料理.台灣 3.4月號/2025 第80期

料理.台灣 3.4月號/2025 第80期

  • 雜誌名稱:料理.台灣    新功能介紹
  • 刊別:雙月刊
  • 出版地區:台灣
  • 語言:繁體中文
  • 出版社:中華飲食文化
  • 封面標題:老派餐廳學
  • 出版日期:2025/03/05
  • 定價:180
  • 優惠價:95171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載入中...
  • 分享
 

封面故事

老派餐廳學

近年來,「老派」風格的懷舊與復古感成為新潮流,在社群媒體上再次被年輕世代認識喜愛。無論餐廳的裝潢設計、用餐氛圍、服務人員至餐點滋味,無一不是熟悉的而美好時光記憶。歷經歲月仍屹立不搖的老字號餐廳,更承載著台灣珍貴的飲食記憶。
爬梳老派餐廳學,不僅是對過往飲食習慣的見證,也領略台灣那段黃金歲月的風華。
 

編者的話

「口味一成不變,對我們是最大的稱讚。」專題店家在採訪結束後,有感而發地說出這句話。曾歷經年輕人路過不屑一顧,拜媒體之賜再次獲得青睞,始終以穩定節奏、經典菜色,陪伴著食客的日常與人生重要相聚,維持品質的「不變」,正是這些餐廳驕傲的所在。
老派不是復古,而是數十載的堅持,展現出歷久彌新的價值。本期〈老派餐廳學〉走進五家名人推薦餐廳-紅屋牛排的西餐風華、圍爐酸菜白肉火鍋的溫暖團圓、法森小館的法式經典、雞家莊的傳統台菜,以及翠薪越南餐廳的異國家鄉味。不論是店內裝潢、服務生的態度,還是一道道熟悉的菜色,各自承載著屹立不搖的時代記憶。
春節期間入住創立於 1878 年的箱根富士屋(Fujiya Hotel),彷彿走進一座小博物館,見證日本飯店發展史。館內珍藏的百年菜單,更是一張張時光印記。〈職人細語〉專訪圓山金龍廳許耀光主廚,出身餐飲世家的他,在訪談中分享父親的泛黃手稿。這些佈滿歷史痕跡的菜單與食譜,不僅記錄味道,也訴說著飲食文化的傳承。
總編輯 陳怡伶

農曆新年一過,連續跟風兩家排隊美食,其中「一蘭拉麵」美味的令人讚嘆,自2017年引進台灣,迄今在平日下午抽號碼牌,仍足足排隊四十分鐘,可見台灣消費者的喜愛。另一家台式滷肉飯「黃記」,早在多年前就獲得眾多饕客的認可,近年更因觀光人潮不斷,知名度歷久不衰,上午十一點半開始營業,內用及外帶的號碼牌已排到六十幾號,在在宣告傳統小吃店在餐飲市場的熱度。這期〈地方滋味踏查〉介紹高雄三多商圈的街頭名店,推薦大家前往嘗試,讓各地美食繼續飄香。
副主編 洪麗君

台中、彰化靠海一代俗稱「海線」,農、畜牧業發達,「黑豬肉」是其中一項特產,與豬肉相關的料理特別多。從台中來台北工作之後,格外想念沙鹿的肉丸圓仔(bah-înn-á)、肉圓(bah-uân)、水煎包和乾油麵。肉圓仔是包肉餡的湯圓,湯圓皮薄又軟,輕輕裹住鮮香十足的粉色內餡,配上大骨熬成的噴香湯頭,撒上香菜、白胡椒粉,是沙鹿人共有的飲食記憶。本期「風土識食」介紹高雄旗津大陳新村的「鰻鯗」令人感動,眾生為鏡,我們同樣是被海風吹拂長大的孩子,無論走到哪總懷揣家鄉味。
編輯 徐菀臨
 

雜誌目錄

個人專欄
06 21道食物 說盡客家女性一生|蕭新煌
07 一年之計在於春 吸引新客上門致勝法則|笠岡はじめ
08 芋頭葉裡的南島認同 重現LOVO烹調文化|張玉欣
12 烹煮自由的獵手 馭味大廚Vaughan Mabee|謝嫣薇
16 三味一體的經營之道 韓國大田聖心堂|何航順
18 提升顧客滿意度關鍵 餐飲感官體驗設計|鄧惠文
專題企劃
老派餐廳學
22 雋永的老派餐廳|劉書甫(特約主編)
24 老得入味 雞家莊的獨家記憶|賴郁薇
28 老店的傳承與魅力 圍爐酸菜白肉鍋|朱荔詡
32 如故又如新 紅屋牛排跨時空浪漫行|黃芮琪
36 法式紳士的品格 法森小館|劉書甫
40 竹幕下的異地家鄉味 翠薪越南餐廳|余得如
風土識食
44 那些不可「鹽」喻的 得用心品嘗|游惠玲
48 鄉土風味鍊成 貓尾崎蒸溜所|洪卉琳
52 旗津實踐新村 大陳移民的鰻鯗文化|古佳峻
職人細語
58 圓山金龍餐廳 許耀光家訓的餐飲追求|賴郁薇
舌尖設計學
64 或者新州屋 老屋故事與在地滋味的串聯|鄭惠文
餐飲市場動態
早餐革命
68 突破產品同質化!台灣早餐業靠這招搶攻年輕族群|陳念玲
70 科技X創新 Q Burger重塑台灣早餐文化
72 一碗溫暖的堅持 以馬內利鮮魚湯的轉型之路
74 尋味台北 真芳的早餐革命
地方滋味踏查
高雄三多商圈
78 吃喝走讀三多商圈的過去、現在、未來|蘇恒安
80 讓路人看著路人 滿活No. 8咖啡廳|曾薆、曾麗雅
82 老二腿庫飯 騎樓下展演的高雄深夜食堂|蔡耀慶
84 蔥江算台 祥鈺樓裡的蔥油餅|徐懿
86 移民食憶的傳統與顛覆 徐泰山汕頭火鍋店|林冠宏、梁禔恩
飲饌百味
88 台灣嫁娶與辦桌|王明煌
92 米其林二星CODA 流動的料理美學|吳宜璘
餐飲情報
96 地方美食節
96 餐飲研討會與賽事
96 展覽資訊
97 餐飲消費
 

內容簡介

  《料理.台灣》雙月刊由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自2012年發行,每年1、3、5、7、9、11月出刊,一年共6期。是一本涵概餐飲趨勢、專業知識、教育文化的專業雜誌,為餐飲人士交流平台。
  主要讀者以餐飲業之經營者、廚師,以及大專院校之餐飲科系教師、學生等對飲食有興趣的相關人士為主,為國內餐飲界提供一份專業人士必看的前瞻性雜誌,並提供即時、深入、有價值的餐飲相關報導。創刊至今歷經餐飲業蓬勃發展、新興社群媒體崛起,飲食成為炙手可熱話題,也增加許多對飲食有興趣的大眾讀者。內容多元涵蓋廣闊,適合所有對台灣文化、餐飲新知有興趣的讀者翻閱。
    秉持基金會推廣飲食文化,《料理.台灣》持續紀錄飲食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個人專欄」透過企業家、社會與人類學者、資深美食記者討論飲食議題。第二部份注入文化元素,〈風土識食〉、〈地方滋味踏查〉、〈飲食書寫〉專欄走入更深層食物文化、教育與永續,重新梳理台灣在地觀點的飲食敘事。第三部份〈職人細語〉、〈餐飲市場〉、〈舌尖設計學〉、〈打造餐飲人氣店〉、〈文食飲像〉,從廚師職涯到挑選食材、行銷活動或餐飲進修,與世界各地飲食文化等,精準拿捏未來市場動態。並同時利用出版品結合中華飲食文化圖書館,積極舉辦各類活動,以期讓更多大眾知道,達到飲食文化資源互動與整合目的。

各期珍藏

 

詳細資料

  • 條碼:977222433100003
  • ISSN:22243313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穿越保守主義迷霧,直擊政治譜系變遷。社會議題│哲學思想│歷史進程精選滿799元現折79。
 

購物說明

退換貨說明

請注意!下列商品購買後博客來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請務必詳閱商品說明並再次確認確有購買該項商品之需求及意願時始下單購買,有任何疑問並請先聯繫博客來客服詢問: 
1.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
2.客製化之商品。
3.報紙、期刊或雜誌。
4.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下載版軟體、資訊及電子書。
6.涉及個人衛生,並經消費者拆封之商品,如:內衣褲、刮鬍刀…等。
7.藝文展覽票券、藝文表演票券。

非屬上列品項之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