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公告:2025年博客來春節過年各項服務詳情

精選書評

user-img
5.0
|
2025/01/12
之前看這位作者寫的「秘密」,覺得不錯雖然評價兩極
讓我開始關注起這位作者,於是又看了這本書
看完也是滿喜歡的,而且開頭就讓我起雞皮疙瘩
「你本來就該擁有精彩的人生!
你本來就該擁有你喜愛的每樣事物;你本來就該有滿滿的快樂,你本來就是那樣的人!」
這段文字(原文更長,我只取一小部分)讓我感到震撼,對!我應該擁有這樣的人生!
但是要怎麼做到呢?那就是「愛」,只要有愛負面的事也會轉換成正面
學會感恩學會付出,你給出去的就將是你會得到的
你所擁有的力量,比你想像中的還要強而有力
每天花一些時間,去想自己喜歡的事,美好的事,漸漸的生活就只會充滿好的事物
不要去想我「不」喜歡什麼,而是要去想我喜歡甚麼。
看完這本書,為我的人生、觀點、想法,帶來了巨大的「力量」
*事物沒有好壞之分,是思想使其有好壞之別。-莎士比亞
*重要的不是發生在你身上的事,而是你對它的反應-愛比克泰德
在翻開內頁之前,
這本書已經開始訴說它的故事,
按照慣例,先看封面:

封面上是一幅寧靜而深邃的畫面,
深藍的夜空下,
一隻兔子溫柔凝視著一隻小小的毛毛蟲,
這是一個關於陪伴與成長的視覺隱喻,
封面巧妙運用了視覺層次,
將觀者目光自然引導至畫面中的互動場景。

深藍色調不僅營造出夜晚的寧靜感,
更隱含著一種情緒的深度,
暗示這是一個關於內心世界的故事。
點綴其間的星星與植物既豐富了畫面層次,
又暗示了希望與生命力的存在。

翻開書頁,故事開始時,
畫面以綠色為主,
展現了小綠生活的自然環境。
一開始的毛毛蟲小綠是無憂無慮的,
但是她周圍的朋友都變成了美麗的蝴蝶,
只有她,還是毛毛蟲的樣子,
她害怕改變,怕變成她不喜歡的樣子,
但隨著她內心的焦慮加深,
色調逐漸轉向更深沉的藍色和紫色,
形成情緒的視覺化表達。

她的朋友們提供許多方法幫助她緩減焦慮,
但是小綠依舊被自己的擔憂所困擾,
畫面呈現出旋轉的線條與壓迫性的構圖。
這種視覺表現讓我想起梵谷的《星夜》,
同樣傳達出內心波動的強烈感受。

🐰然而,當兔子出現時,
畫面的構圖突然開闊起來,
留白增多,似乎在暗示:
當我們願意傾聽時,
內心的空間也會隨之擴大。
那麼小綠還持續焦慮著嗎?
或許大家可以猜猜看?

在敘事結構上,
作者採用漸進式的展開方式,
故事沒有直接切入主題,
而是先讓讀者了解小綠的日常生活,
然後才引入改變的議題。
這種鋪陳方式讓我們更深入理解,
小綠面對改變時的失落感是如何來的。
當她說「我喜歡現在的樣子」時,
我們能真切感受到她對現狀的依戀。


故事中,
小綠以各種方式緩解自己的焦慮,
比如吃莓果、找朋友聊天等。
這些嘗試雖然沒有澈底解決問題,
但它們表達一個重要的現實:
在尋找解決方案的過程中,
我們往往需要經歷多次嘗試。
這樣的敘寫相較於其他故事中,
常見的「一次性解決」的理想化傾向,
顯得更加真實可信。

有些繪本會急於傳達某種「正確」的態度,
或是直接的解決方案,
但這個故事選擇了一條不同的路。
它沒有試圖說服或指導,
而是用細膩的畫面和節制的文字,
營造出讓人沉浸其中的情感空間。
在這個空間裡,恐懼、猶豫、不安⋯⋯
或是擔憂都被允許存在,
都有它們的位置。

當代社會充斥著各種「治癒」的答案,
彷彿每個煩惱都能用暖心的話語或擁抱化解。
但這本書沒有跟隨這樣的節奏,
它呈現更為深刻而緩慢的步調:
以真實的對話、持續的陪伴,
和對焦慮的坦然接納。

在一個大家渴望迅速得到答案的時代,
這個故事提醒我們慢下來,
會有人願意真正理解我們的恐懼,
而我們能找到面對改變的勇氣。
user-img
5.0
|
2025/01/12

近年來越來越少主動讀這類型的書,當時看到出版社來信邀請閱讀,本來想要婉拒,不過,我發現是《原子時間》作者的新作,立即答應,因為我太喜歡了!兩年前讀完後,沉悶的思緒彷彿得到一道曙光,作者的觀點對當時的我來說幫助很大,趁著這次閱讀續作的機會回顧2023年寫下的心得文章,對於瑣碎時間不知怎麼安排的徬徨好像都還在昨日似的,獨自在深夜整理時間表的時光,我永生難忘。

我發現自己每到轉換年份的時期好像都會特別低落,特別沒有方向感,因此,我覺得續作來的實在是很剛好,謝謝作者又來為我照耀前方的道路了。

韓文書名直譯是「早上一分鐘,養成一個很小的習慣」,非常淺顯易懂,不過,我覺得台灣翻成原子目標還蠻棒的,「原子」的概念大家都非常熟悉了,就是小小的這樣。(謝謝《原子習慣》的熱銷)

是的,這本書顧名思義談的就是每天給自己建立一個小小的好習慣,讓自己重拾生活的主導權,並且去感受到日常生活的喜悅。內容總共有三十篇,剛好也是一個月的時間,我認為是一本超級適合在新年閱讀的書,雖然小習慣要哪時候養成都很OK,但新年的動力似乎會比較強一點,因為我們內心肯定都會希望自己每年能更加成長。

不愧是觀點讓我很喜歡的作者,在讀每天小習慣時一直在內心輕聲讚嘆著,看到一些自己已經養成的小習慣時,也會覺得果然有堅持下去是對的。另外,作者也提到她在完成第一本書之後的職涯轉換,忙碌的職場導致原先在《原子時間》裡所使用的時間管理方式都派不上用場,有時候人生真的會這樣呢,以為找到永久解答,但新的問題又會讓我們去找新的答案。

這本花費三年書寫的續作,其中有一段話我很喜歡────

❝ 人只要活著,帶來痛苦的事情(或內心的不平衡)永遠不會消失,再怎麼積極運動並保持健康飲食,不代表就不會生病。 ❞

老實說,我覺得這本書比較偏向「尋找幸福」的類型,是人人都很適合閱讀的一本書,大推。

題外話小聊一下。近年來,我對於「生活方式」這件事情很有感。過去,我時常會想要效仿某些很棒的生活方式,例如:斷網生活、早睡早起、手機不使用超過幾小時等等這類看似可以讓自己清淨或把專注力拉回到自身的生活方式,但,後來我發現時間一拉長,反而更難受、更焦慮。

其實,沒有誰的生活模式可以百分之百的被仿照,唯有自己每日好好的過,好好照顧自己,好好的感受,然後滾動式修正,才會找到真的適合自己且又舒心的生活方式。所以,現在我看到很棒的生活方式,甚至是這本書提到的小習慣練習,已經不會盲目的完全複製到生活中,而是會透過練習與調整將之轉化成屬於我自己的的生活模式。

(明明看似很簡單易懂的道理,我竟然還花了一點時間才通透,哈。)
user-img
5.0
|
2025/01/12
《超爆蘋果橘子經濟學》是《蘋果橘子經濟學》的續集,當初看到有人推薦《蘋果橘子經濟學》,結果陰錯陽差借錯書,借成《超爆蘋果橘子經濟學》,所以在還沒看過第一集的狀況下,先看了第二集。
不過應該是沒什麼影響,《超爆蘋果橘子經濟學》每個章節都是獨立的,這本書特別的是,比較不像是在講「經濟學」,而是在講事情背後的成因,所以書名如果是「為什麼撥開橘子皮裡面是蘋果?」會更貼切XD

賣淫經濟學

比如第一章節「流鶯就像是百貨公司裡的聖誕老人」,提到過往用雙手工作的女人,每週只能能賺到6美元(相當於現在的年薪6500美元),但賣淫卻能每週賺到25美元(相當於現在年所得25000美元),就不難想像為何賣淫這個行業會歷久不衰。

但相較於現在,因為性觀念的開放,「願意跟男性進行免費性行為的女性變多」,所以現在賣淫的所得,跟之前比起來,其實是變少的。當中還有幾個有趣的點:賣淫女子並非對所有客人都索取相同價格,比如黑人比較會殺價,所以會提出一個對方不會議價的價格,而面對白人時,則會讓白人出價,期望會有比較慷慨的價格;還有口交的價格也比過往來得低,因為過往口交是帶有禁忌的意味,被視為性變態,因此價格比較高。

而在美國國慶日假日時,公園的妓女需求特別旺盛,因而妓女把價格提升到30%,甚至連不賣淫的女人,也跑來賣淫。

緊接著話鋒一轉,提到賣淫的需求遠低於過往,是因為男女平等,接著探究為何女性的薪資平均都比男性低,作者突發奇想,那如果能夠有實驗讓男變女、女變男,薪資會不會有所改變呢?最後作者找到有限的變性樣本:14位男變女跟24位女變男,發現女人變性為男人後,賺得錢比變性前稍高,反之則低了近1/3。

自殺炸彈客應該買壽險

「自殺炸彈客應該買壽險」這個章節也非常有趣,銀行業者怎麼從客戶名單當中,濃縮出可能是自殺炸彈客的人呢?在分析911恐攻的19位恐怖份子銀行交易紀錄顯示,他們平均開戶金額為4000美元,通常是大型知名銀行;多半一次存入一大筆錢,每次只領少量現金;銀行紀錄不會反日常生活開銷;現金提領比例高於一般客戶。

但很顯然這些資料還不夠,作者接著提出更有趣的點,比如恐怖份子不太可能在禮拜五下午提款,因為禮拜五是回教徒的禮拜日。更重要的是,恐怖份子不會想浪費錢買壽險,因為保險公司不會理賠給自殺的人,所以絕了,如果你是恐怖份子,但不想被懷疑的話,那應該要反其道而行,花一些錢買壽險。

酒醉不開車也別走路

不酒駕已經是大家共識,那走路回家有比較好嗎?根據數據顯現,以平均每哩來看,酒醉行人因交通事故致死者,是酒駕肇事者的5倍。考量這個數據,非常明顯,酒駕比酒後走路回家安全,當然這不構成酒駕的理由,只是在說明酒後走路回家蠻不安全的,所以可以改坐計程車或是由朋友護送回家等方式。

猴子也懂供需法則?

供需法則只有人類世界才有嗎?作者的同事以捲尾猴做實驗,用大量的時間,讓猴子明白硬幣是有交易價值的,結果顯示,當硬幣能換的果凍變少時,猴子也會傾向少買果凍,跟人類一樣。結果某天在一陣的混亂中,一隻公猴給了母猴硬幣後,兩隻猴子當場做愛起來,隨後母猴又拿了硬幣跟實驗人員買了葡萄,原來猴子拿錢去嫖妓!當然這個實驗最後沒能繼續下去。

書中還有提到,例如安全座椅的事故機率,其實並沒有比繫安全帶來得低。還有很多立意良善的做法,反而會失去原意,如要保障殘障人士的法案,反而讓僱主決定一開始就不要雇用殘障人士。這麼多有趣的內容,會讓人在一開始看這本書的過程中,有點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覺得跟經濟學有何關聯,或是不知道這本書要聚焦什麼?不過在作者看似無釐頭的引導與旁徵博引下,不自覺地就把這本書看完,獲得許多特別的知識,或許當中有很多作者的主觀觀點,這恰恰也在提醒我們,看事情不能只看表面,一樣的結果,可能是在不同因素交互作用下而產生的。
user-img
4.5
|
2025/01/12
已經很難得見到書名如此簡潔,沒有冗長的副標題,反而會引發讀者的想像。

也為此去找了拉波德氏變色龍的影片來看,某個影片的標題"有著最短壽命的陸生脊椎動物,變色龍寶寶一出生就要拼命乾飯",多少呼應納粹集中營中的猶太人如何無法自主選擇生存方式,只是活著,然後就死了。

整本書共分為15個章節,沒有導讀,全憑讀者在各章正文前透過某書摘錄自由摸索及想像作者接下來要說什麼,作者以艱澀的白話文訓練讀者的耐心,就算曾讀過某個受難者的書或故事,透過本書才驚覺受難者的另一面;全書也像是一本白色恐怖受難手冊,引領讀者前往各種受難情境體會煎熬。但手冊也不全然是受難者,也匯聚了加害者、倖存者、旁觀者、被迫害者迫害的倖存者,蘇聯、東歐、南非、巴勒斯坦的政治受害者,這樣一本"多元"的故事集,單是隨便閱讀其中一章就獲益良多。
user-img
4.5
|
2025/01/12
推薦三部曲全買,內容為毛澤東主政時期的中國三個時間區段,解放的悲劇(1945-1957) / 毛澤東的大飢荒(1958-1962) / 文化大革命(1962-1976)。解放的悲劇講述中國共產黨的崛起,稱霸中國後進行思想改造,生產工具集中化,壟斷購買糧食的權利, 一步步把農民變成農奴,同時種下日後飢荒的種子。 大饑荒則肇因於大耀進,毛澤東想要學習史達林進行工業化,意圖超英趕美,開始無視農民生計,連播種種子都被收繳出口以換取工業器具,最終導致至少4500萬人餓死。文化大革命則是為了從大饑荒咎責中保護自己的權位,開始打造個人崇拜,把階級鬥爭推升到極致,破壞掉一切不被共產認可的人事物。甚至連原本預定的繼承人劉少奇都被殺死。這三本書不止紀錄中國共產黨對人民的身體施加的暴力,也描述了對心靈的摧殘,坦白說閱讀的過程相當不舒服。更讓人噁心的是這個政權至今依然穩若泰山,不僅否認這段歷史同時施加更強力的控制以確保黨的存續。

另外有個迷思值得一題,極權高壓統治並不會引爆革命,讓政府倒台,只要大部分的韭菜都酒足飯飽即可。君不見中國核酸檢測與封城持續3年,人民依然跟綿羊一樣溫馴,即使群眾拿著白紙上街抗議,也稱不上革命,最終只會被秋後算賬被消失而已。恰恰是當極權政府想要放鬆一點管制,給予一點言論自由讓大家説出真心話的時候,極權政府才有危險。毛澤東在1957年弄的大鳴大放運動就是這樣,當他發現人民的批評排山倒海,有顛覆共產黨可能性的時候,立馬就翻臉把些人打為反動份子予以撲滅。所以不管是後來的8964還是新疆西藏,或者是銀行擠兌維權,中國政府的態度都很一致,打到你不敢,政權就穩了。
user-img
5.0
|
2025/01/12
訴說著父子情深、堅守武士道精神的故事,整體氛圍沉重且陰鬱,讀畢無不感動。
本書1970年開始連載於日本青年漫畫雜誌《漫畫ACTION》。故事一開始透過單元劇的方式,慢慢帶出主角的性格、流浪的理由,後面篇章慢慢帶出復仇的原因和柳生家族的恩怨。故事雖然簡單可說成是「復仇之路」,但透過與人物生死決鬥,呈現出主角帶一刀和大五郎的悲涼和無奈,同時書中有不少情慾和暴力的描寫,若以現在的社會氛圍來看待,會覺得有些荒誕不經,但若以當時江戶時代來看待,當初的生活就是這樣。
這樣的作品當初受到歡迎,或許是因為人們些許懷念以前傳統的優點,但在現今社會慢慢流失。
這樣的作品影響後世日本漫畫的發展,同樣是時代劇作品,一樣採用毛筆作畫的《浪人劍客》(作者:井上雄彥)。主角宮本武藏,透過追求天下第一的路途,一路過關斬將,角色刻畫著重內心轉變和成長之路,同樣是武士道精神的闡述,不同之處於作者將角色的心境變化,透過主角、相關的人物互動出來,人物性格相當深入。
若對日本文化有興趣,不排斥時代劇作品,《帶子狼》值得閱讀。
user-img
5.0
|
2025/01/12
長銷20多年的商業管理經典,到今天我才讀了《僕人》這本關於領導的經典著作。

200多頁的內文,加上文字流暢、輕鬆,一下子就讀完了。故事從一位跨國企業的總經理,與古老而幽靜的修道院的強烈對比開始,總經理雖然看起來很風光,但卻是金玉其外,正在面臨許多職場與人生的挑戰。因此,他選擇到修道院參加課程,試圖尋找一些改變的契機。

在修道院裡,總經理每天清早跟著僧侶做禮拜,並與一同上課的夥伴們辯論各種議題,漸漸地,他體悟到了關於領導與人生的全新層次,那便是「僕人式領導」。僕人式領導是一個與傳統領導理論相當不同的領導模式,著重在於領導者要「愛人」,愛自己的部屬,聚焦於滿足部屬的需求,自然便會在部屬間形成威信,達到領導的目的。

我覺得這套觀念不僅可以在經營管理上運作,在生活中也一樣可以應用。所謂的愛人,不是指戀愛的愛,而是真誠地對待他人、為他人付出,盡力滿足對方的需求,有點接近《孟子》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概念。在我的親人、朋友甚至同事上,不也是可以這麼做的嗎?當然在親朋好友之間,並非是為了領導的目的而要求回報或是建立威信,不過,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如果能多一點利他之心而少一點利己之意,我想對整個社會來說應該是美事一件吧。

閱讀動態

最新書評

user-img
5.0
|
2025/01/14
日常的溫柔青春戀愛感。
弘雖然覺得拓郎八面玲瓏,又掛著虛偽的微笑,是他最不會應付的人,卻還是被他鑽進了心中的那扇門
看的時候可以感覺出弘真的是很用心地觀察著拓郎的情緒變化,不論是文化祭或是班上的幹部事務,和同學們的相處
雖然有禮貌,但也沒有要讓人接近自己的意思
跟弘不一樣的是,拓郎是用著好人的包裝裹著自己
弘雖然看起來對人不感興趣,但是該做的還是會盡力去做,太有理智了XD
甚至害怕自己會把對拓郎這份親近的好感錯當成戀愛感情,不忘開口警告拓郎自己是喜歡男生的事實。
拓郎完全不在意,對他來說,喜歡不分男女,但他想要的是,真正看著「自己」,而不是只看到表面的人,弘完全就是那個只看著「自己」的人
這兩個人都對彼此很溫柔又細心,察覺弘對被其他人示好的自己開始要拉開距離,馬上說清楚並追上去消弭了疑慮
弘在知道拓郎的過往後,也要拓郎可以好好的面對當時的自己
弘真的很帥氣,比起拓郎,他更能直率地說出自己心中所想的,雖然不說第二次XD
比起在意他人,弘更希望拓郎可以多在意自己心中的想法,而不是若無其事地帶過去,個人很喜歡這段描寫
user-img
5.0
|
2025/01/14
第一次看寺內春奈的小說,她的筆觸温柔細膩,把日本鄉村小鎮的民風和日本人在意別人評價的心理描寫得很細緻,雖然不大認同書中人物的想法,但也理解他們的心路歷程,讀後也會有共鳴!
user-img
5.0
|
2025/01/14
八重咲らい老師的出道作,兩個故事的非常精彩,看完馬上圈粉。

老師超級會畫瑟瑟的男孩子,除了紅到不行的臉頰,還有發情到發抖的肉體,再加上高潮到哭的表情,肉的部分特別香。
user-img
5.0
|
2025/01/14
我非常推薦這本書,看過上百本理財投資書,做投資交易也很多年了,但尚無法打通任督二脈,也就是做到「大賺小賠」,這是因為人性之故,相信大多數人都有類似的經驗。

這本書告訴交易者成為贏家的心法,適合已有交易經驗者,個人很欣賞及感謝作者不藏私地分享成功經驗。

人性不容易克服,要先建立正確觀念,再來要做到記錄交易,主要是記錄為什麼買或賣?交易的結果如何?唯有正視自己的問題,才能對症下藥,不斷檢討錯誤並改正,直到能夠如同呼吸一般地執行交易。
同上 也想看雙胞胎的感情線 亞樹新髮型更適合他了好喜歡😍 夏生和醫生的互動也是很甜 那位橘什麼的帥哥真的追得很苦 如果沒機會麻煩給他一個好對象(笑)
user-img
4.0
|
2025/01/14
這是一本很基礎的五十音練習本,有標注發音,建議可以在網路上或app尋找提供發音的部分,搭配這本練習本,知道正確發音,也練習筆畫書寫,記起來的效果會更加倍!

分類熱評

試讀心得

好評推薦

熱評排行榜

書評人排行榜

  • 與石頭共情的雞蛋,是活該的雞蛋──張贊波從《大路》到《大景》
    睽違七年,張贊波再次來到台灣,是為了宣傳剛上市的新書《大景:內蒙古「皇家」草原上的奇異風景與欲望遊戲》。張贊波從2018年夏天開始「潛伏」在內蒙古風景區,近身觀察以野狼為「道具」的網紅,穿刺光怪陸離的直播亂象。上下冊加起來共八十萬字,採訪前我迅速看完,得意地跟作者炫耀,我應該是全台灣第三個讀完這本書的人。 「不,你是第四個,前面還有富察,富察是第一個讀完的人。」 富察是八旗出版社總編輯,2014年八旗...
    畫圖也是一種休息的方式,邊畫邊想著這一天的發生,自我對話也是一種整理和療癒──專訪李瑾倫《和自己一起》、《靠窗的位子,光線剛好》
    用觀察和創作來替代部分的影像紀錄,整個旅行所得到和留下的會很不一樣,因為已經在動手記錄的同時,也將這個旅行做一次整理。畫圖也是一種休息的方式,邊畫邊想著這一天的發生,自我對話也是一種整理和療癒。
  • 馮國瑄/常常都很想哭──讀《我以為大人不會哭》
    寺地春奈創造了一個讓人有遐想的男主角,他潔白襯衫單薄的身體,個性溫柔成熟,興趣是假日在家裡做甜點,總是把自己打理得乾乾淨淨。住在偏僻鄉下,從小就被老古板的爸爸嫌棄「個性軟趴趴」、「不像男人」,翼的求學過程也遭受過男同學霸凌。翼有個死黨「鐵腕」,各方面都與翼南轅北轍,鐵腕身形高大、想法單純,就像大谷翔平那樣純粹的大男孩,總是守護在鐵腕的身邊。其他人覺得翼喜歡做甜點的興趣「根本是女人」時,只有鐵腕...
    潘家欣/想帶進墳墓的小說前三名——村上春樹《城與不確定的牆》
    這部小說既是《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的續篇,也是村上過去所有小說的續篇。在這部小說中有各種村上書迷能找到的、似曾相識的舊人物,甚至有死而復生的角色。在這裡,決定要回到真實世界的影子,有了自己的人生,有了新工作和新對象,漸漸轉變為成熟的個體。再也沒有比這一段更為炙熱而誠實的中年愛情告白:「我所求的並不是她的一切。她的一切現在可能無法收進我手頭的小木箱裡。我已經不是十七歲的少年。那時候的我,手上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