蚵仔煎的身世:台灣食物名小考
- 作者:曹銘宗
- 定價:390元
- 優惠價:79折 308元
- 放入購物車
從語言文化看懂台灣食物的前世今生! 番茄醬的英文Ketchup出自閩南語? 冬粉,其實一直都寫錯字啦! 十九世紀末清法戰爭期間法國士兵在基隆賣汽水? 全球美食天堂台灣,代表性小吃多
看更多
從語言文化看懂台灣食物的前世今生! 番茄醬的英文Ketchup出自閩南語? 冬粉,其實一直都寫錯字啦! 十九世紀末清法戰爭期間法國士兵在基隆賣汽水? 全球美食天堂台灣,代表性小吃多
看更多
認識台灣必備寶典 豐富圖文資料,台灣地形、地貌、水文、生態全紀錄 台灣擁有多樣化的地理面貌,但你知道成因是什麼嗎? 台灣--這個你我居住的美麗小島,有著豐富的地理變化:高山、平原、河
看更多
從未有人像李仙得那樣,如此深刻直接地介入1860、70年代南台灣原住民、閩客移民、清朝官方與外國勢力間的互動過程。 透過這本精彩的踏查手記,您將了解李氏為何被評價為「西方涉台事務史上,最多
看更多
滿頭白髮的飛行員回憶起那天 他想的不再是空戰的細節 而是那些年、那些空戰的影響…… 作者親自採訪多位國軍空軍飛行員,由他們講述自己在飛行生涯中所遭遇到的驚異故事。 書中從國軍最後一
看更多
閱讀歷史,讓我們理解過去,定義自己是誰,史料則是通往歷史真相的道路 現今在尋找自我認同的路上,台灣史寫作再次進入繁盛時期。貓頭鷹出版社特別與中研院台史所張隆志老師合作【島嶼新台誌】系列,
看更多
不只走古道,也是讀台灣史 超過10年的探勘尋訪,精選33條北台灣秘境古道 重現9段台灣大時代的精采故事 引領你在山林間,找回認識腳下土地的感動 有40年登山資歷的黃福森老師,走過台灣不同高度海拔的
看更多
四海、洪門、竹聯,臺灣各幫派大老,首度聯合現身。 耗時五年親筆寫作、親自查證,超過100位幫派兄弟具名力挺真實性。 匯集文山、四海、中和、三環、萬字、竹聯、虎盟、血盟、三張
看更多
經典長銷不墜 認識台灣必備寶典 圖文並茂,輕鬆掌握地理學習關鍵 地震波有哪幾種? 地形雨、對流雨有什麼不同? 降雨量是如何測量出來的? 十七級風吹在身上是什麼感覺
看更多
經典長銷不墜 主題教學最佳工具書,認識台灣必備寶典 你知道--- ‧台灣全島分佈著許多史前文化遺址嗎? ‧史前人類如何利用石器製作生活用品? ‧台北盆地曾被大湖水淹沒嗎? ‧台灣
看更多
台灣最古老的新聞通訊社,跨越六百萬年的史料首度面市! 早在六百萬前年台灣島初形成之際,一個神祕的「台灣史新聞通訊社」就已然存在。他們的宗旨是:「任何不可能的現場,我們都在那裡!」因此台
看更多
以菜餚背後的故事,構成一部絕無僅有的上世紀台灣生活史。 一個出生於府城望族的女兒遠渡重洋到日本在異國土地上,以文字書寫紀錄在菜餚飯香中串起台南家族的一段記憶 通過作者辛
看更多
從學術史料到鄉野語言的推敲追蹤,拋棄過度想像與望文生義。 以橫跨四百年的大量地圖與多樣文獻,追蹤漫長的地名源流。 由中研院翁佳音、貓頭鷹暢銷作家曹銘宗攜手合作,考察台灣地名真相。
看更多
三百年前,英國及荷蘭各出版了一本名為《福爾摩沙》的書,作者自稱為土生土長的福島人,詳述此一東方海島的史地文化風俗。此書一出,甚受歐洲人歡迎與重視,有多種語言譯本刊行。 其後真相大
看更多
在民主自由的台灣,威權遺毒仍未消失。 沒有真相與究責的二二八,島嶼猶未天光…… 一個台灣史學者追求台灣主體意識的戰鬥與心路歷程, 也是解讀二二八與三月屠殺的必經之路。 儘管解嚴
看更多
中華民國在台灣,是人為的因素或歷史的必然? 還是一連串偶發事件與無心作為下的歷史巧合? 《意外的國度》探討「中華民國在台灣」究竟是如何形成的,而這個歷史過程中,美國所扮演的角色又如何轉
看更多
|第一本從學術出發,面向大眾的媽祖普及書| 最扎實的知識深度,最好懂的閱讀體驗 深入淺出介紹-遶境、爐主與頭家、貼香條等常見名詞 帶讀者進入台灣第一女神的神威赫赫 媽祖是台灣最具人
看更多
揭露台灣產業文明的面紗,完全圖解、飽覽無遺!! ●台灣的烏龍茶、包種茶、龍井茶、碧螺春、東方美人茶以及紅茶,擁有輝煌風光的歷史,台灣茶的特色與香味也是深受世界肯定…… ●一九七○年代,
看更多
四百年前大臺北地區人煙稀少,觸目所及多為荒煙蔓草的景象。臺北如何發展到今日繁榮的盛況?本書透過歷史文獻、照片、建築圖、地圖和實地訪查,構築起臺北的發展脈絡。 十八世紀的臺北不似今日,
看更多
先考考你跟台灣神明麻吉的程度: .媽祖婆有沒有跟你講,祂在紅頭法師恭奉的「三奶夫人」中只排行第二? .查某間拜豬先生人盡皆知,但你知道祂比較喜歡聽老娼念什麼咒語嗎? .土地公旁邊那
看更多
12~18世紀臺灣史╳100+幅古地圖 從世界的視角再一次重新認識臺灣 ▉隨書贈.超大尺寸古地圖海報3幅 ▉ 【書衣海報】17世紀《卑南圖》57.6×51cm 【拉頁正面】16世紀《世界圖》73
看更多
《看見李火增Ⅱ:南風中的觀覽者1935~1945》收錄許多令人驚呼的高品質、首次曝光的珍貴照片,地點更遍及臺北、臺中、臺南,還有新竹、屏東和花蓮、臺東! 李火增以日常的拍攝角度記錄下當時不
看更多
你不知道的土地黑歷史, 第一本全方位解剖臺灣的土地政策。 ★從1949年施行的「三七五減租」到今天,為何還有3萬多筆未解除的租約? ★1953年的「耕者有其田」,總共徵收了14萬多甲土地
看更多
臺菜文化脈絡大解析! 香氣翻騰的臺灣文化事典, 烹調島國的情感記憶與政經版圖輪替, 融合食材的撞擊和對話,蒸潤出獨樹一格的「臺灣味」。 空間交織美食,臺菜館的空氣裡除了飄散
看更多
☆ 用漫畫把台灣找回來 ☆ 【漫談台灣——通往黎明的路上】系列漫畫第一彈! 二二八事件後的勇敢抗暴台灣白色恐怖的起始濫觴 軍警闖入校園大規模濫捕學生的四六事件 島嶼吞噬悲傷,土地掩
看更多
☆ 用漫畫把台灣找回來 ☆ 【漫談台灣——通往黎明的路上】系列漫畫第二彈! 台灣始終在漆黑又塌陷的洞窟裡,僅以殘存微光徒手搬運石塊, 試圖在黑暗之中尋找歷史的真相。 人權、自由、台獨皆無罪大學
看更多
由准尉見習官到四星上將, 由飛行員到空軍總司令, 由國防部長到行政院長, 唐飛一路走來,始終秉持著將事情做好的信念。 誰說好男不當兵? 空軍絕對不是古人所說的「兵」! 接到空軍
看更多
罕見的規模與格局 豐富多元的觀點探討百年臺灣歷史之鉅著 近年台灣研究基金會策畫舉辦了三次研討會,「一九二○年代台灣先覺者的精神遺產」、「台灣的悲愴年代──從皇民化到二二八」、「爭取民主的年代
看更多
乘著寫真館的時光機遨遊臺灣, 從寫真了解臺灣,重建昔日生活場景與共同記憶。 ◆在日治時期的臺灣,由於攝影技術和文化的普及,寫真館(照像館)如雨後春筍般大量湧現,攝影不僅開啟民風在民間蔚
看更多
這個時代,原住民居然是不被當「人」看待的 在這種偏見背後,是由怎樣的「思考」所支持著? 殖民的暴力,除了肉眼可見的直接暴力,還有隱微難見的間接暴力。 所謂支配,不只是制度的支配,更包含
看更多
這裡是清代的「府前街」、日治時期總督府前的「本町通」; 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總督府成為總統府。 重慶南路見證了近代臺灣的權力交替與政經流轉,也帶動了附近區域的發展; 重慶南路是政經樞
看更多
左營一直被視為高雄最具文化潛力的地方, 說起左營,你最先想到是什麼呢? 是風光旖旎遊人如織的蓮池潭;還是環繞在潭邊一間間的大小寺廟?是臺灣第一座土城——左營舊城(鳳山舊城);還是記
看更多
《被誤解的臺灣史:1553 ~ 1860之史實未必是事實》 原來── 鄭成功時代,臺灣人不瘋媽祖 原住民頭目制度是荷蘭人所設立的 三百年前,臺灣商人就採用股份集資…… 十
看更多
朕深鑑世界大勢與帝國現狀,欲以非常措置收拾時局,茲告爾等忠良臣民。 朕已敕令帝國政府,通告美、英、中、蘇四國,接受其共同宣言(《波茨坦宣言》的無條件投降要求)。 ──昭和天皇,《終戰
看更多
世界水彩大賽入選、紀實水彩速寫家1/2藝術蝦 與已故當代文學家葉石濤, 精采絕倫、以圖會文, 穿越時空的台南巷弄散步對話! 「唯一使我留戀的是那些縱橫交錯,猶如一張網子一樣展開來的許許多多
看更多
為了躲避雷達,他必須低空飛行,任務如果失敗,不但國軍不會提隻字片語,美國也會否認到底…… 這是大時代的故事,也是他們夫妻的故事。 取材自黃文騄將軍回憶錄與李芝靜女士日記等一手史料,認
看更多
我曾經變更過三次國籍, 就像一片飄流在急流中的樹葉一樣,到處為家, 壓倒性的政治浪潮所引起的命運變異, 往往超越個人所能掌控。 杜祖健是台灣第一位醫學博士杜聰明的三子,出生
看更多
徐世榮教授以這套書揭櫫以公民權益為主體的土地正義觀,藉此評析耕者有其田、區段徵收、市地重劃等政策,是否完整符合公共利益和居民權益的比例原則。這是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成果,以嚴謹的分析來支撐社
看更多
或許有一天,門前曬太陽、嚼土豆的阿公阿媽, 忽然說要去日本參加他(她)的中學同窗會,你也不用太驚慌。 因為他們和我們一樣,也曾經歷過酸甜苦辣,多采多姿的學生生活。 1890年代寬袖長裙大襟衫
看更多
臺灣發展核能的代價有多高? 臺灣真的一度成為核武流氓國家? 1960年代到1988年,臺灣二十多年的核武夢想, 為何在張憲義事件及美國的強力干預下畫下句點? 前中科院核研所副所長張憲義在
看更多
解讀荒謬時代, 每一本書都是一個線索 戒嚴歷時38年,因為身陷「匪區」, 許多譯者的名字被移花接木、張冠李戴…… 該是還他們正義的時候了。 轉型正譯!現在開始! 揭
看更多
日本自1895年領臺後,著手規劃臺灣島內各項建設,希望使臺灣島內具備一定基礎建設,以利日本政府推行各項政策,其中鐵道建設就是重要的指標之一。我們可以看到日本統治臺灣近五十年的鐵道建設成果,總
看更多
擺脫讀歷史時間線老是陷入混亂的窘況! 本書依照年表先後順序 詳細列述臺灣從遠古到現今的歷史軌跡 無論是那些曾經在課本裡看過的 或是那些未曾被講述的事實 一次完整、有條理地呈現於你的眼前 ►不採
看更多
「昭和」生台灣青年的成長軌跡 國府下亡命日本的獨立生涯回想 王育德博士是世界語言學界所公認的台灣語學權威,也是無數台灣熱血青年的思想啟蒙者,他自1949年逃亡日本,迄1985年逝世為止,一直都是
看更多
作者成長於抗日戰爭初期,經歷過戰亂的顛沛流離;出生在空軍世家,在充滿理想抱負的青年時代,跟隨父親與兄長的腳步,加入了空軍,從此註定擁有精彩豐富的一生。 1959年自空軍官校畢業,派至作戰
看更多
隨台籍口譯官在毛澤東、周恩來、蔣介石等兩岸領導人身邊 見證台灣國際地位轉變的歷史性時刻 以第一手訪談直擊七十年間中、日、台的外交祕辛 看台灣人如何在時代的動蕩中堅持信念、尋找認同
看更多
台灣人是誰? 從基因研究找尋解答! ★《我們流著不同的血液》全新改寫、增訂易讀版★ 2010年,「台灣輸血醫學之母」林媽利醫師出版《我們流著不同的血液》,從血緣、基因等科學研究提出證據,釐清台灣
看更多
攝影作品不止是一種藝術資產,它同時見證了許多文化、歷史、事件的過程,後輩人有權利也有義務知曉前代人的努力,透過比文字更讓人印象深刻、信服的歷史照片,使我們對前人的足跡有比較直觀的認識。而
看更多
「同胞須團結,團結真有力!」 看百年前的臺灣勞工們,如何以超絕的行動和策略, 跨廠場、跨職業,全島總罷工,向惡老闆說「不」! 自己的幸福自己爭,日治時代工運這樣搞──
看更多
每一個堅毅的靈魂 都是撐起臺灣的重要存在 「她以細緻有情的視角,真誠呈現每個人物的生命歷程。他們的故事,也是你我的故事,孕育臺灣豐沛的生命力。」——鄭麗君 前文化部長 「用最溫柔的文字,
看更多
以血型、基因的科學證據揭開台灣各族群身世之謎 DNA不會說謊,它清楚明白地告訴我們:1.近85%的「台灣人」帶有原住民的血緣。2.「唐山公」其實是中國東南沿海的越族。3.平埔族沒有消失,
看更多
獻給各年齡層大小朋友 認識歷史、親近古蹟的有趣入門書 透過繽紛多彩的手繪頁面 親子共讀旗山糖鐵風光 暢遊躍然紙上的甜蜜黃金歲月 累累成串的香蕉與密密麻麻的甘蔗,曾讓旗山風光數十年
看更多
==記九二一地震二十週年== 給每一個曾經經歷地震的臺灣人 不恐懼的勇氣! ◎九二一地震改變了什麼?在臺灣歷史上造成什麼影響? ◎以板塊為尺度,透過地震帶分布、活動斷層
看更多
唯一能將日本與臺灣的興亡彙整、綜觀前後歷史的有溫度寫真書。 1895年,因為一場戰爭讓日本與臺灣成為命運共同體;1945年,因為另一場戰爭讓臺灣與日本各自分道揚鑣。雙方從蕞爾小國努力隨著時
看更多
「南方是光之源 給我們秩序、歡喜與華麗」 「愛臺灣的話,就要愛臺灣的風土!」 日治時期臺灣文學的明星——西川滿(1908-1999)的兩個故鄉 國立臺灣文學館X福島縣立博物館X斎藤清美術
看更多
曾被十六世紀葡萄牙人譽為「福爾摩沙」的台灣首次出現在歷史舞台前,就已被賦予國際性重要角色三百多年來福爾摩沙的融合延伸,展演出璀燦繽紛的人文色彩吸引外來強權千萬里渡海跋涉,趕來赴一場時移事
看更多
臺灣的外省人不能夠回去,他們已經在臺灣生活了幾十年,中國也把他們視為「臺灣同胞」,他們對國家認同的轉變有很深刻的體驗,所以他們該怎麼自處呢?作者是一位曾經在台灣住過五年以上的法國人,他也
看更多
作者簡介 唐培禮 是個退休神學教育家,牧師與行政主管,現在專職寫作。他在德州北部長大,前後畢業於沃斯堡的德州威斯連學院(Texas Wesleyan College)與達拉斯的南方衛理公會大學柏金斯神學院(Perk
看更多
從千金小姐到政治寡婦 她是一個勇於築夢的人。她的人生因此絢麗精彩,也因此痛徹心扉。 她出身於山東世家,不顧家裡反對談起師生戀、獨自到北京唸大學,隨丈夫帶領山東子弟走遍大江南北,最後渡
看更多
◎放慢腳步,重新品味台灣的老房、古樹、舊舖、新市、美食與人情。 ◎八站十六城,「深度慢遊」+「在地人文歷史體驗」——王浩一、劉克襄共同導遊! 《浩克慢遊》是有關台灣在地文
看更多
《福爾摩沙海洋事件簿》是「台灣與海洋三部曲」系列中的第一本,它以繪本的方式呈現台灣從荷蘭統治時代開始與西方大航海時代的連結,包括航海、海商、殖民、海戰等主題。當我們從海洋的角度看台灣時會
看更多
日本時代,人們逐漸對西化、現代化產生了嚮往與追尋。在官方的主導下,西洋建築形式逐漸在臺灣發展。政府官舍、火車站、郵便局、銀行、洋式街屋……,充滿異國風情的紅磚、石柱、尖塔和雕
看更多
★榮獲金鼎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開卷好書獎三大獎項肯定 ◎日本時代,五年理蕃政策下,第一對由總督府指派的「政略婚姻」 ◎一段日本過台灣的泰雅物語──具有多元歷史意義的非典型「台灣家族」
看更多
臺灣在日本統治時期的大正12年(1923)4月16日到27日止,當時身兼攝政重任的裕仁皇太子,曾經來此地訪問。等同天皇位階人員的殖民地訪問(日文稱行啟),不只是在臺灣,在日本本國也是劃時代的創舉。本
看更多
|媽祖X蘇王爺-臺灣民間信仰中兩性海神的當代視野| 從媽祖與蘇王爺的當代面貌,提供讀者雙案例, 看到民間信仰的與時俱變性質看-即使是海神 也可以因應陸上環境、時代變遷,順應社會
看更多
◎本書透過130年前清朝光緒《臺灣內山番社地輿全圖》,以及實際田野調查和歷史文獻考證,重建十九世紀新北山區「開山撫番」中的泰雅族舊社與地名演變。 ◎近300張地圖和照片彰顯新北山區今昔對比,
看更多
《意外的國度:蔣介石、美國、與近代台灣的形塑》 中華民國在台灣,是人為的因素或歷史的必然? 還是一連串偶發事件與無心作為下的歷史巧合? 《意外的國度》探討「中華民國在台灣」究
看更多
郭明正老師是賽德克族人,也是霧社事件參與者馬赫坡社族人的後裔,與「霧社事件」有著不可分割的歷史淵源。他曾花了十多年時間採訪部落長老,致力於記錄賽德克文化與霧社事件。2009年,郭老師應邀將《
看更多
一九五○年代的台灣,一個有「思想犯」的年代。六名年輕女性白白失去了青春、自由,甚至生命。 「流麻溝十五號」是綠島思想犯共同的戶籍所在地。 一九五○年代初,綠島新生訓導處曾經關過一批女思想
看更多
本書以雙封面呈現,右翻面為【行動思想家 鄭南榕】首次精選收錄鄭南榕生前珍貴手稿、信件、影像紀錄,以及《自由時代》週刊精選文章,以當代觀點重新檢視鄭南榕一生的思想與行動。 左翻面為【禁錮
看更多
老樹的風華‧台南的爺兒氣‧王浩一的詩意柔情 一座城市,可以從建築看,可以從古蹟瞧,也可以品嚐大街小巷的吃食 ──「府城達人」閱讀城市的新視角 王浩一帶我們讀老樹、品台南!
看更多
重返臺灣摩登時代•看見上一世紀 「カフェー」──咖啡屋&喫茶店 臺灣摩登時代最風靡的物語 第一個種植咖啡的家族、第一家在臺灣專賣咖啡豆的商店、第一家吃西餐喝咖啡的歐風料理屋、第一
看更多
大港的風華與滄桑,你所不知道的高雄事…… 一本騎著單車,從「打狗」穿越「高雄」的另類旅遊書; 一本透視地景,從「高雄」看見「台灣」的知性歷史書。 「高雄港區」如今是高雄市民與觀光
看更多
你還記得6、7歲第一天上小學的忐忑與期待嗎? 第一本臺灣小孩的百年校園紀事, 跟著400多張珍貴老照片, 回憶300年歷史,走訪70多所老學校, 一翻開就忍不住一直看下去……
看更多
臺灣原住民族的口傳文學內容豐富,舉凡族群的起源、分布、禁忌,以及射日、洪水、人類始祖來源等宇宙奧秘,以及部落曾發生過的真實事件,都涵蓋其中。 日治時期有關原住民族的調查、採錄與研究,
看更多
台日關係滄桑史,李登輝九訪日本貼身紀實 在日民間友人的李登輝近身觀察 風靡日本的台灣前總統, 如何突破外交困境,旋風式造訪東瀛。 旅日醫師王輝生奮力奔走, 忠實記錄在廿年歷史軌
看更多
本書是美國「台灣問題專家」柯喬治,二十多年的實際觀察與學術研究的結晶,以第一手的詳實資料為基礎,以自由主義者的觀點與關懷,描繪1941~1960之間被視為戰利品的台灣在美國與中國的拉扯下,由於
看更多
每個時代都有反抗者 他們的意志改變了台灣的命運 【美麗島三十五週年‧影像紀念版】 珍貴歷史影像,認識台灣民主歷程的關鍵時刻 每個時代都有反抗者,他們為了爭取自由、追求民主,燃燒生
看更多
中華商場、光華商場、舊台北市議會……追憶已不復見的台北地景。 三井倉庫、南港瓶蓋廠、台北機廠……拯救瀕臨危急的城市古蹟! 三十個城市文化資產的故事,「文化政
看更多
金鼎獎好書重新出版。 深刻描述林獻堂、洪炎秋、葉榮鐘那一代的文化人。 作者林莊生,出生於台中霧峰吳厝庄的大家族,是台中中央書局創辦人之一莊垂勝之子;他在去國多年之後
看更多
二○一五年田中實加(筆名)出版《灣生回家》,繼而同名電影上映,電影以「紀錄片」方式來拍攝,影片中灣生回到臺灣尋找故友與故居的故事相當有感染力,不但書籍大賣,電影也入圍第五十二屆金馬獎的最
看更多
日治時期,隨著台灣社會走向現代化,女性的生活也產生了巨大的改變。不同的大門向她們打開,於是出現了第一位文學少女、第一位女記者,和第一位女司機。女性的身影出現在學校,她們學習、閱讀,在智識
看更多
「臺灣總督府登錄寫真家」李火增先生,在日治時期透過一般人所難企及的萊卡相機記錄下許多非凡珍貴的影像資料。從日治菁華期的1930年代,直到臺灣被捲入太平洋戰爭的烽火時代。在李火增的照片中,不僅
看更多
謝春梅生於公館石圍墻,兩百年前吳琳芳率客家人開墾建庄,已故鄉賢陳漢初曾撰《石圍墻越蹟通鑑》,作家張毅亦寫成小說《源》,並先後拍成電影及電視。而《鄉醫鄉依:謝春梅回憶錄》這本由謝春梅口述的
看更多
「臺南是文化古都,又是我心靈的故鄉……都會人週末好下鄉莊,我們草地人卻好到城市,所以我差不多一個月中兩三次到臺南市,名義上是做個週末旅行……第一項為逛街,第二項為
看更多
日籍教授以繪卷記錄戰時生活及戰後遣返過程, 是日治末期到戰後初期臺灣的珍貴史料。 「從疏散(避難)學校處眺望遠景。 昭和20年7月5日,我突然從臺灣第13863部隊奉令退役,而受命赴臺中州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