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瑟夫斯與第一次猶太戰爭
- 作者:(英)德斯蒙德·蘇厄德
- 定價:468元
- 優惠價:87折 407元
- 放入購物車
當猶太人在西元66年反抗羅馬時,耶路撒冷貴族約瑟夫斯被任命為將軍。被羅馬人俘虜後,他得到了皇帝韋帕薌的好感,從而保住了性命。之後,他擔任羅馬軍團的顧問,他認為猶太人生存的唯一希望就是向羅馬投降
看更多
當猶太人在西元66年反抗羅馬時,耶路撒冷貴族約瑟夫斯被任命為將軍。被羅馬人俘虜後,他得到了皇帝韋帕薌的好感,從而保住了性命。之後,他擔任羅馬軍團的顧問,他認為猶太人生存的唯一希望就是向羅馬投降
看更多
前承一戰戰敗,後啟第三帝國,魏瑪共和國經歷了逾14年動盪不已的發展歷程,呈現出複雜的兩面性:一方面,無法擺脫戰爭賠款重擔,經濟危機不斷,社會矛盾重重,政治四分五裂,終極右翼崛起,民主共和國消亡
看更多
本書是孫歌教授《亞洲三部曲》的*部,由數篇學術隨筆集結而成,亞洲地區,尤其是中日之間,在跨文化交流中遭遇到的障礙和衝突。“中國—西方”“落後—先進”“傳統&m
看更多
日本侵華時期的上海,罪惡深淵中的兩個男人 在圍城之中,演繹了驚心動魄的傳奇故事。在耽於享樂的上海,維也納人喬·法倫得以積 累資本並逐漸獲得赫赫聲名。他是歌舞表演之王, 他的名字在臭名昭著
看更多
在人類的思想史上,或許沒有哪段時期比法國大革命時期更加炫目。然而,最近幾十年來,研究法國大革命的歷史學家認為法國大革命是政治、經濟、文化和各種社會力量激發和塑造的,忽視了自由、平等這些抽象概
看更多
1772年初夏的一個早晨,倫敦城內外幾乎所有的人都聚集在威斯敏斯特廳,靜靜等待王座法院大法官做出一個決定人類未來的判決:黑人奴隸是否應該獲得自由?判決的消息猶如一陣旋風刮過大洋,在北美十三個殖民
看更多
在本書中,秘魯裔作家瑪麗·阿拉納用豐富的歷史資料和扎實的紀實寫作將三位當代拉美人的故事與拉丁美洲過去千年的歷史無縫編織在一起,從而闡釋了自前哥倫布時代至今,定義拉丁美洲的三個恒久主題:
看更多
婚外偷情者從何時開始起不用再遭到鞭刑?貞潔程度和社會階層有關係嗎?一夫多妻制是如何在西方退出的?性服務產業是如何興起的?誰是性醜聞的幕後推手?色情讀物是怎樣在大眾中間流行起來的?牛津大學埃克
看更多
二十世紀中葉以降,西方主要發達國家相繼邁入了所謂的后工業時代,在這一時期,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技術進步給經濟和社會的傳統運行模式和組織方式帶來了重大的改變,舊有的社會規范和文化價值也遭到嚴重的
看更多
喝咖啡,享受的不僅是味道,也是格調和情趣。本書精選了北京、南京、蘇州、杭州、成都、廣州、深圳、廈門、大理、西安十座城市的極具文藝范兒的幾十家咖啡館,向讀者講述它的特色、迷人之處、掌櫃的經歷和
看更多
近代來華傳教士艾約瑟編譯出版的《歐洲史略》《西學略述》,作為中文世界第一部歐洲區域通史和第一部西方學術史著作,在近代西學東漸的歷史進程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次整理主要是對二書進行標點、校勘
看更多
本書是我國當代服飾藝術家黃能馥先生的口述自傳,由國家圖書館“中國記憶•學者口述史”中心採訪整理成書。 本書以年代為序,通過大歷史中的個人視角,充分展現了20世紀中葉以來中國社會
看更多
《21世紀上海紀事(2017-2018)》主要以專題紀事、每日記事、圖片三個部分記錄上海的大事、奇事、新事,全面、詳細記錄上海發展的軌跡,旨在為為上海發展留下珍貴的檔案(資料)。
看更多
長久以來,歷史在大多數人腦海中的印象,是浩如煙海的歷史典籍,是燭照萬里的規律概括,是高屋建瓴的宏大敘事。這樣高的歷史視角在學術與大眾之間設下了一道高大的藩籬。著名歷史學家吳晗從一系列罕見的典
看更多
《5000年文明啟示錄》中,作者以其全球史觀,將人類不同社會的歷史整合為一個整體,從全球的角度來考察世界各個地區人類文明的產生與發展。從文明的發韌到現代文明的發展,本書分四個部分描述了數千年來人
看更多
慈禧太后在晚清危亡之際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 康有為要對戊戌變法的失敗負多大責任? 李鴻章為何自稱“裱糊匠”? 孫中山是如何一步步成為民國“國父”的? 《走向辛亥:從孫文崛起看晚清落日》以辛亥革命為
看更多
11世紀時,在教皇的召喚下,一大支基督教軍隊闖入了地中海東部的伊斯蘭世界,佔領了兩種信仰都奉為聖城的耶路撒冷。在這第一次十字軍東征之後200多年間,伊斯蘭世界和西方為爭奪聖地的統治權而爭鬥,雙方
看更多
號稱強國的西班牙,它一千多年都在收復失地?一個日不落帝國,為何極盛而衰,賽凡提斯戲劇早有預言?西班牙人熱情洋溢,但統治者卻是權謀高手?都說西班牙交通發達,可他們一度出門只能騎驢?嚴酷環境與歷
看更多
《資治通鑒》一共寫了16個朝代1362年的歷史,是中國文化的“超級案例集”。本書用“通篇大白話”讓你輕鬆讀懂《資治通鑒》的故事,並用深刻的“華杉講透”點評,讓你領悟歷
看更多
阿克羅伊德追根溯源般地把泰晤士河這幅神聖的畫卷緩緩鋪在我們面前,從她的過往,她的萬物生靈,她獨特的味道和迷人的色彩,到她的文化、法律、代代相傳的魔法和神話,再到她的文學、貿易、氣候,她的日生
看更多
本書是對已知周敦頤文集各種版本進行全面普查和搜集的基礎上編纂的一部實用工具書。周敦頤是宋朝“理學開山”,中國古代有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具有長久而深遠的歷史影響。與一般文集不
看更多
在奧德薩,黑海最偉大的港口,一個世界自由的夢想激勵著天才和創新者,從作家亞歷山大.普希金和以撒.巴伯爾到猶太主義激進分子弗拉基米爾.賈博廷斯基和免疫學者伊利亞.梅奇尼科夫。然而,這裡的死亡人
看更多
1940年到1946年,美國作家格蘭姆·貝克走訪了當時中國十多個極具戰時特色的城市,詳細記錄了所見所聞並整理成書。貝克從香港出發,經柳州抵達重慶,又跟隨路易·艾黎長住寶雞,隨後轉至洛陽等
看更多
古典文明的古典性在哪裡?在這部極為大膽的學術著作中,馬丁•貝爾納挑戰了我們關於這個問題的思考的全部基礎。他認為,古典文明的深厚根源在於亞非語文化;但自18世紀以來,主要由於種族主義的原因,
看更多
本書是宮崎市定的代表作。宮崎市定通過搜集分散於史籍本傳中的實例,努力找出鄉品與官品之間的對應關係,以突破傳統的研究模式,準確描摹了九品官人法這一貫穿魏晉南北朝、下迄隋唐的選官制度在300多年間
看更多
歷史是連續的,在從明至清的王朝更迭中,權力結構的基本盤,始終保持著強大的慣性。腐敗,正是分析這個權力結構的入口。本書聚焦明清,以清晰的邏輯和鮮活的細節完整講述了朱元璋、弘曆等人的反腐始末,通
看更多
西班牙帝國的締造非一人之力、一日之功。但是,迄今為止,鮮少有人講述西班牙在16世紀後半葉征服歷程中富有戲劇性的人類故事。從巴拉圭、普拉特河到墨西哥尤卡坦,再到智利,休·湯瑪斯以流暢的敘事
看更多
宋仁宗時期,大宋王朝進入了巔峰時代,但政治、經濟、社會、軍事等方面的弊病也逐漸暴露,而契丹和西夏的崛起又讓大宋王朝面臨前所未有的外部壓力。廟堂之上,以范仲淹為代表的士大夫階層敏銳地覺察到國家
看更多
鴉片戰爭是中英兩國應該共同面對的話題,而英國漢學家藍詩玲女士的這本著作正是站在一個更加廣闊的視域來對此加以考察,旨在讓我們跨出地域的限制,認真反思這場世界衝突的種種罪惡和矛盾。藍詩玲充分吸收
看更多
《立體的歷史:從圖像看古代中國與域外文化(增訂本)》是改寫增補自二〇一二年應上海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之邀,擔任“光華傑出人文講座”的四次演講。這四講是: 第一講“圖像與歷史研究”之孫悟
看更多
11-14世紀,歐洲和聖地湧現了一大批宗教修會,聖殿騎士團是其中著名也最有爭議者。作為慈善修會,它致力於保護前往耶路撒冷的朝聖者。作為武士團體,它逐步發展為十字軍東征中最精銳的軍事力量。作為成熟
看更多
這是一部全面的西班牙內戰史著作,通過12個人物,其中包括歐尼斯特·海明威和喬治·奧威爾,娓娓道來一個理想主義故事、一種令人心碎的痛苦,以及一項失敗的崇高事業。 在1930年代至關重要
看更多
中東,當今世界的戰略要地,也是紛爭之地。戰爭、宗教衝突、恐怖主義、大國干預、族裔對抗……100年來在這片土地上輪番上演。而所有這些,都可以追溯到“一戰”期間和戰後,英國、
看更多
這本書描述了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發生在德國的事情。全書基於真實人物的一手記敘。作者查找到大量未發表過的日記和信件,生動地展示出納粹德國的全新形象,希望能優化甚至挑戰讀者現有的看法。 從戰後的角
看更多
本書從政治、軍事、地理、經濟、文化多個維度講述春秋三百多年的亂世,其中推翻了一些重大歷史事件的解釋,重新詮釋了歷史真相。 上卷講述了春秋前段的故事,故事線索以春秋五霸為主,時間跨度從西元前7
看更多
西元1276年,即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三年,可能是中國歷史上常常被人忽略但又有著關鍵意義的一年。這一年,元軍揮師南下,將偏安已久的南宋王朝攻滅,在長達五個世紀的分裂割據局面之後,大江南北再次重為一
看更多
伍連德如何發明口罩,設立“方艙”,在清帝國最後的時光裡撲滅來勢洶洶的東北鼠疫?辛亥革命勝利的消息傳來,遠在三藩市的華人如何興高采烈地敲響自由鐘?稱帝前一夜,袁世凱的眼神裡,到底傳達
看更多
1.《人民日報》海外版推薦,一套建立文化自信的文化中國讀本: 《人民日報》海外版力薦《文化的江山》系列。 “文化自信”不是空喊口號,根本上是建立在對“文化中國”的理解和認同上,還沒有一部作品像《文
看更多
在這部著作中,宮崎市定從制度的層面,十分精彩地講述了魏晉南北朝時代貴族門閥的形成歷程,以及在漢族社會發育成熟的貴族制度如何成功地移植於北方民族統治的北方社會,胡漢合流,出現南北朝的士族門閥政
看更多
《古代亞述簡史》你可知道騾子曾是長途通信中的無名功臣?你可見過把墓穴建在起居室下的房子?你可瞭解為什麼亞述歷經大火焚城反倒留下了更多的史料? 數千年前,能征慣戰的亞述人在西亞開疆拓土,所向披
看更多
工業革命是當今世界形成過程中的巨大推手,它作為農業社會與工業社會的分界,仿佛是一個促成急劇變化的瞬間。然而,工業革命僅是這一漫長轉變過程的最後階段,在它發生之前的那七百年間,歐洲社會與經濟是
看更多
三十年戰爭(1618—1648)是近代歐洲極具災難性、後果極為嚴重的戰爭。這場多年無法結束的戰爭以及由此帶來的一系列瘋狂的暴力行為與毀滅性災難,在德意志人的集體意識裡留下了深深的印記。 約翰內
看更多
本書從環境史角度研究中國的抗日戰爭,主要論述了1938年國民黨軍隊對黃河進行的戰略性改道以及其對環境所產生的影響,“試圖解釋複雜的歷史進程是如何使得中國的環境成為今天的樣子”。本書共分
看更多
本書講述了一個雙向塑造的故事:美國造就的河流,河流造就的美國。美國的25000多條河流,總長度300多萬英里,遍佈全國,如同巨大的循環系統。這些河流從古至今扮演過多重角色:貿易路線、疆界、通道、下水
看更多
希臘人、羅馬人,希伯來人、以色列人……眾多民族的共存與交融奠定了現代世界的多元文化體。本書的作者是牛津大學的羅馬史博士和暢銷書作家,他于本書中囊括了40個消失在歷史塵埃中的民族。
看更多
西班牙加利西亞,那裡的狂風海岸被羅馬人認作世界的盡頭,在希臘人眼中,那是卡戎將靈魂運往陰間的地方。自中世紀以來,加利西亞的“死亡海岸”吞沒了無數往來船隻,而走私也成為當地人千百年來
看更多
是什麼塑造了今天的世界?作者在這本書試圖給出你答案。 從粗糙的石刀到人工智慧,從金字塔到3D列印技術,作者沿著時間軸,細數人類歷史上240項發明和創新的高光時刻,涵蓋了人類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方方面
看更多
本書結合四川盆地、三峽和長江中游地區大量前沿考古成果,從景觀考古的角度深入剖析新石器時代晚期至戰國晚期這些地區內部的發展與變化、地區之間的聯繫,以及它們在歷史進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其中,三
看更多
在中世紀盛期,歐洲發生了一股內部征服、殖民和經濟增長的浪潮,由此,歐洲從一個由獨立小社群組成的世界變成了一個由各具獨特文化的強大王國構成的網路。在這本引人注目的著作中,作者羅伯特·巴特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