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類和人類兩者生活領域不同,因此不能隨意觀察魚的活動,尤其是海魚動態。本書以科為單位,介紹44科、87種香港常見經濟食用海魚,所介紹者皆屬該科內較典型或香港市面較常見之物種。每條魚均清晰記載其學...more
本書以人文地理視角,把香港的自然生境分成六大篇章:岩石、山林、海洋、水岸、田野、濕地,每一個場景都與香港人的生活方式直接關聯。透過本書,可以見到香港真正的樣子。...more
本書由最基本開始,詳盡圖解剖析各種天象,並介紹觀星裝備天文望遠鏡,也深入講解太陽和月球結構、常見及罕見現象,還有各種小知識,是天文愛好者必備的入門級指南。 赤經、赤緯、恆顯圈、恆隱圈、周日...more
本書帶領讀者跨出太陽系,探索浩瀚無邊的宇宙,全面圖解各種天文現象奇觀、星體/星座來源、天文學專業用詞、觀星技巧等,為初入門的天文愛好者帶來顯淺易明的觀測手冊。 恆星、行星、彗星、星雲、星座、...more
一口生命之氣,成就每一個有靈的活人。氣味,伴隨著當下的每個一呼一吸,進入人們的心腸肺腑,帶領人們穿越時間與空間,其所牽起的情感與記憶在在都與生活掛鉤。然而,這關乎人們氣息存留,每分每秒與之共...more
This book includes two distinct parts: a reprint of the biography Stephen Smale: The Mathematician Who Broke the Dimens......more
This book includes two distinct parts: a reprint of the biography Stephen Smale: The Mathematician Who Broke the Dimens......more
本卷是《香港志》自然類的其中一卷。 本卷詳盡地介紹香港的自然環境,包括豐富的地貌和地質資源、亞熱帶季風氣候的特徵、水文環境的構成、各種不同的自然災害等,說明香港瑰麗繽紛的自然景貌並非是單純...more
本卷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介紹香港的自然資源,包括水土礦石、再生能源資源;另一部分介紹生物,大至大型哺乳類動物,小至微型真菌,提供最新的物種清單。大自然的浩瀚,文字符號難見全貌,本卷引領讀者返...more
本卷共分七方面:行政管理架構、自然保育、環境保護規劃與政策、環境監測與環境質量、環境教育、生態事件與環保運動、企業環境責任,介紹政府、環團、商界、其他民間人士,透過行政管理、立法、教育、倡議...more
叢書簡介 識字卡以實物攝製,色彩豐富,容易吸引幼兒的注意。識字卡正面有該物件的圖像和中文字,背面除了中文字之外,還有漢語拼音、注音符號和英文。家長可以在幼兒認識卡面上的中文名稱之後,再嘗試...more
本書從生態環境規劃與環評制度、污染防治制度、生態環境協同保護、生態環境損害救濟與修復、氣候變化應對措施等角度,全方面剖析粵港澳大灣區生態環境治理的現狀和不足。除了政策文件和科學數據的分析,作...more
本書暢談關於偽科學的謬誤,更引經據典,從科學文獻中找尋資料,解開我們對有關的科學理論的誤解,幫助我們了解真正科學和偽科學之間的差異。作者意圖從更有趣、更廣為人知的偽科學題目入手,吸引更多不同...more
香港氣象變化萬千,無論是市民很關心的熱帶氣旋、夏天的暴雨與強對流天氣、冬季的寒潮,以至近年喚起大家注意的地震與海嘯,都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可是往往卻一知半解。 MET WARN由一群氣象發燒友組成...more
景觀樹木是指在葉、莖、花、果、樹形方面具有較高觀賞價值的木本植物。 在人煙稠密的香港,景觀樹木能提供多樣的生態系統服務,並大大地豐富了城市的生物多樣性;在經濟、社會以及市民健康等多方面帶來...more
在大自然中,蚊、床蝨、蜱,甚至蝙蝠都是耳熟能詳的「吸血鬼」,但世界那麼大怎會只有這幾種生物靜待撕破你的皮膚,吸啜你體內血紅色的珍露?邪惡蝙蝠吸血、河流變態藍色小魚鑽入尿道…這些傳聞都代表著人類...more
生物科技近年來飛速發展,其中CRISPR技術更能精準地編輯基因,進而「編輯大自然」。「基因改造人」不再是科幻小說情節,理論上是有可能成為事實。 其實生物科技自古已有,它一直跟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more
法醫人類學家從骸骨上的痕跡,了解逝者的生活習慣、健康狀況和經歷。 這些生活、壓力、病理的痕跡隨著時間變成了回憶、感情、體會的載體。 每道烙印在骨頭上的痕跡都是獨一無二的,癒合過後的傷痕不是...more
本書共分九章。首六章和最後兩章詳細介紹魚類的形態、測量、生態、繁殖、分類和選購注意等基本知識。第七章蒐集300餘種香港市售的海水魚類,逾600張彩色照片清晰呈現每一種魚的形態。除了提供每種魚的來源...more
「諫果回甘」、「萱草忘憂」、「蕹菜文章」、「薑越老越辣」等成語和俗話因何而來?「泮塘五秀」、「水八仙」、「雞頭鴨腳」、「和事草」及「君子菜」是指甚麼食材?古人評論蔬果的特點時說:「馬齒莧具五行...more
發現你視而不見的香港 看見這座水泥森林裏的四季 本套書以四季作為分冊,輯錄了香港市區及郊野常見的100種植物。這些常年生長在公園裏、行人道旁、校園內的一花一木,明明一直在我們身邊,卻總是被人...more
春季 春季在寒冬過後,大地回暖,恢復生機,是很多植物配合久違了的動物活動萌芽開花的季節。本冊以在春季花期,呈現出顯著花色的品種為主題,共計25種包括:紫、紅、黃、綠、白等色系;加上1種擁有鮮艷...more
夏季 夏季來臨,有不少植物開始結果,也是讓人聯想到水果的季節。因此,本冊除了夏季開花的18個品種,花色包括紅、橙、黃、綠、白、紫等色系之外,還收錄了7個果實顏色顯著的品種,包括紅、橙、黃、綠等...more
秋季 秋季是不少植物的結果期,因此本冊除了秋季開花的8個品種,花色包括黃、綠、白、紫、紅等色系外,還收錄了具顯著果色的17個品種,包括黃、綠、黑及紅等色系,全冊共載25種。...more
冬季 冬季是植物葉色轉化最明顯的季節,因此本冊除了冬季開花的8個品種,花色包括白、綠、黃、紅和紫等色系;9個結果的品種,果色包括黃、紅和橙等色系之外,還收錄7個具顯著葉色的品種,包括黃和紅等色...more
2020 年 3 月,一群叫「短鼻家族」的野生亞洲象,從雲南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勐養子自然保護區出發,一路向北,到 2021 年 4 月 16 日走出傳統棲息地,將近四個月後的 8 月 8 日,在人類的引導下開始...more
.解開颱風之奧秘 增進科普氣象知識! .引起好奇心 發掘科學求真精神! .了解環保課題 應對氣候變化! 為何颱風多在夏天形成? 八號風球生效時,飛機可以起飛嗎? 哪個颱風破壞力最強? 真的有...more
由1923年中華汽車有限公司(中巴)成立開始,巴士為香港市民服務已有一百年歷史。上世紀90年代開始,巴士的服務突飛猛進,引入數十種不同車型,從「熱狗」(非空調巴士)到「白板」(初代空調巴士),再到「金巴...more
講述中國十大科技成果的故事,令讀者了解中國最新科技發展。 本書介紹2018年總書記新年賀詞中提到的中國在科技創新和重大工程建設領域的十大成果,令小讀者了解中國前沿科技發展,培養對科學的好奇心。...more
本圖鑑以科學繪圖融合植物藝術墨線圖的方式,詳細介紹 20 種香港原生植物;而細膩的科學繪圖及鑒定級的特徵描述,更可作為鑒定植物品種的參考資料。20 個原生品種當中包括 15 種稀有及瀕危植物,對於香港...more
生命密碼即基因攜帶遺傳指令,控制蛋白質的製造,建構生命體並不斷的演化精進。蛋白質是生命的萬能材料,核醣體是其製造工廠,依基因指令合成。脂質構成細胞壁及核膜,細胞因而得以曰益演化,由低等進化為...more
《麻鷹之城──我的觀鷹手記》將呈獻讀者前所未見的香港追鷹故事: ★ 追蹤6 組麻鷹情侶長達14 年 ★ 揭開10 個關於麻鷹的秘密 ★ 精選100+野外觀鷹高清圖片 本地麻鷹愛好者陳佳瑋(Peter Chan)十多年...more
2011年發生在日本福島的核泄漏事故,至今逾十年,但核污染禍害仍無法解決。日本政府宣佈將於2023年春把福島第一核電站的一百二十多萬噸核污水傾入太平洋,引來日本民間以至國際間極力反對,因恐此舉或將禍...more
S 科學 為甚麼鐵製的船不會沉?而鐵製的飛機更可騰空? T 科技 無人駕駛汽車如何導航?交通系統的「去碳化」為何刻不容緩? E 工程 如何減低運動時產生的摩擦力?太空船升空時為何要用多級火箭? M 數學 ...more
《進階的巨人--改變世界的偉大科技》是一本按照時間線索普及科技知識的科學啟蒙書,也是一本根據邏輯順序探索科技原理的科學技術史。 這本書以科技發展的時間為大線索,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小線索,囊括了...more
宇是空間,宙是時間,在科學層面來說,宇宙就是構成物質世界的總體。 在這個空間裡,科學家站在「已知」與「未知」的分界線上,希望能夠擴大「已知」的範圍。 你以為科學家都在紙上談兵聊學術嗎?事實...more
我們共同生活在這個偉大國度,她的每一寸肌膚、每一絲變化,都可以從這裡捕捉。讓我們相約在60萬米高空,以衛星為「眼」——看懂新中國70餘年來的宏闊變遷! 全球首次大規模、系統性運用衛星資源進行內容...more
為何現代科學是出現於西方而非中國?本書對此困擾國人百餘年的根本問題給出了一個明確答案:它是西方科學在二千多年前經過革命性蛻變而建立大傳統,這傳統發展至十七世紀又再度發生劇烈革命,而產生的結果...more
香港現有約二千一百種原生植物,有些是從前未在其他地方有記錄的新種,有些是香港特有原生種。這些在香港首次被發現及記錄的植物,只要我們踏出家門,行路上山便能看到。《尋花》及《尋花2》共繪錄香港原...more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紀錄片同名圖書,由紀錄片主創團隊編寫,圖書在精編解說詞基礎上增加了豐富史料和300餘幅高清圖片,是面向大眾讀者的植物科普書。 全書力圖把跨越了46億年歷史長河,在中國境內...more
一百年後,地球會變成怎樣? 1980 年代以來環境問題備受全球關注,如何平衡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育成為國際間的重要議題。「四小龍」之一的香港,當時是亞洲最富裕的地方之一,然而享受經濟奇跡帶來的繁榮富...more
近年,香港積極推動創新科技發展,但當這些科技與生命攸關,便會引起倫理挑戰和道德爭議。 中文大學生命倫理學中心構思製作生命倫理專題,冀為社會的生命倫理通識添磚加瓦,使生命倫理課題成為社會的基...more
自古以來,人類對星空的好奇從未停止,浩瀚宇宙為我們帶來無限遐想,充滿無窮無盡的可能性。本書結合天文學理論和星空拍攝實用基礎,帶領讀者飛越天際,作多元體驗:走進極晝的冰火國度;觀測震撼澎湃的星...more
近代香港的歷史研究,大都圍繞宏觀的政治和經濟討論,較少探討自然護理工作,專門探討林業及林務的更為罕有。 其實,在香港昔日農業社會,樹木對居住環境和經濟活動息息相關。雖然荒野經歷戰爭洗禮,樹...more
本書作者詹姆斯·洛夫洛克,是蓋婭假說的創始人,是當今時代最傑出的關於地球環境的思考者。繼四十年前提出著名的蓋婭假說之後,在其一百高齡之際,他在本書中又一次提出了一個關於地球未來生命的驚世駭俗...more
達爾文去世一百多年來,關於他對知識的貢獻至今仍然有爭議。以簡明淺白的語言寫一本通識讀物依然不失時宜。一部《物種起源》當時何以會引起軒然大波? 性格平和、謙虛謹慎、彬彬有禮的達爾文,遭到了當時相...more
跨時空旅行可能嗎? 人類真的可以在火星居住? 超級引擎可以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 .科學家親自手繪超過100張講解圖 .通過經典科幻電影細節,圖文並茂引入科學知識 .適合大人、學生、家庭親子閱讀 ...more
人們對恐龍的迷戀似乎是永無止境的,有關恐龍的電影和紀錄片繪形繪聲地再現了這些動物,從而愈加突出了恐龍的魅力。但是這些復原可靠嗎?真的反映了恐龍世界的新發現或最近的研究成果嗎?探究自然界,不斷提...more
本書的題目可能讓人產生一連串哲學或物理學上的問題:時間是否會有開始或終結;在涉及黑洞的問題時,時空規律是否不再適用;讓時間倒流、改變過去究竟是否可能?有人以為有獨家本領可以這樣做,熱衷於這種...more
世上的動物,除了飛禽走獸,還有魚蟲。葉曉文在機緣巧合下開始在梅子林的農耕生活,於親身體驗後對自然生態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她將告訴你,原來你眼中最可怕的動物:昆蟲,其實也有可愛的一面,牠們的獨特...more
《下一站火星》綜述人類探測火星60年的歷史,剖析火星之旅涉及航天科技知識,還有暢想未來載人任務、乃至征服火星後的開發。 火星僅有稀薄空氣,重力微弱,是一個缺乏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條件的世界,然...more
人工智能成為多個領域關注的熱點。本書用詳實考證、趣聞軼事,在理論基礎上,對人工智能進行全面回顧和深度點評,是了解人工智能的入門指南。 本書特色 1. 大數據科學家涂子沛為年輕讀者打造的一小時...more
本書通過有趣的生物學故事,以層層遞進的方式揭開生命科學神秘的面紗,不僅生動地解讀了生命的定義及奧秘,而且詳細地追溯了生命的起源和演化,展現了人類探索生命奧秘的偉大歷程,講述了科學家在揭示生命...more
一項工程,甲隊獨做要20天,乙隊獨做要30天,請問兩隊同時進行,需時多久? 用數學的排隊問題,怎樣決定一家店要聘請多少名員工? 作者張景中在教與學上力求讓數學變得更容易,令學生愛上學習數學,領...more
.為甚麼晚間新界比市區冷? .為甚麼有時機場在八號風球下運作如常,在三號風球下卻出現航班延誤? .如何利用天文台的雷達圖,預測大雨將至? .全球暖化下,香港還有沒有冬季? .颱風的名字是如何決定...more
自一九五七年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至太空,航天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過去十多年,不同的探測器到達太陽系的每個角落探索,例如派克太陽探測器抵受著高溫拜訪太陽,新視野號用了九年時間高速到達遙遠的冥王星...more
被控制、被洗腦、被自殺、被變身…… 大自然的鬼匠神工,創造出種種意想不到的喪屍動物。 為了生存,牠們可以去到幾盡? 喪屍蟻、喪屍蜂、喪屍鹿、喪屍浣熊…… 在弱肉強食的世界,處於劣勢的生物被...more
玩具,提升孩子的科學潛能! 遊玩是小朋友的天賦,如何在玩樂中成長? 鄧文瀚STEM Sir透過12款小朋友喜愛的玩具,探索當中的科學知識,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及求知慾,發展多元化思維模式,培育分析及解難能...more
展示鳥友多年來拍攝的心血結晶及努力成果,透過精美的圖片,描述香港鳥種的外形特徵、習性、較常出現的月份及生態環境,作為觀鳥的實際參考。...more
展示鳥友多年來拍攝的心血結晶及努力成果,透過精美的圖片,描述42科香港鳥種的外形特徵、習性、較常出現的月份及生態環境,作為觀鳥的實際參考;加上專題內容如:城市雀鳥;塱原農田及新界西北魚塘;雀鳥...more
本書是香港氣象學會出版的首本科普讀物。 全書彙集了過百張從世界各地拍攝到最精彩的雲圖和大氣光學現象的照片,加上簡易詮釋有關現象的形成機制,更有連結相關氣象資訊網頁,寓科普於興趣。 照片攝...more
有沒有想過利用「骰仔」可以幫助小學生學習數學概念和提升運算技巧? ‧難道只有買練習給孩子操練,才可提升他們的數學能力嗎? ‧有沒有神仙打救,幫孩子快些完成大量數學功課和額外練習呢? ‧計數可不...more
「蓼藍」於古代是作為染料之用,韓信草又稱「耳挖草」,山菅蘭可作為老鼠藥,「芋」是古人見到芋的巨大葉子和堅實的根,嚇了一跳的驚叫聲,你知道嗎?而這些植物,都能在香港找到。 在佔香港面積四分之三...more
暢銷科普知識讀本 [增訂版] ・有甚麼疾病比武漢肺炎更可怕? ・日常應用的消毒方法知道多少? ~ 有好奇心,就有偉大發明!~ 既近看日常生活,也放眼天高地厚, 探索科學發明如何令人類生活日益...more
神秘的北極斯瓦爾巴群島(Svalbard), 挪威語,意思為「冰冷的海岸」。 本書是博物學者段煦多次前往北極考察的筆記,系統介紹了地處北極腹地的斯瓦爾巴群島環境,以及那裏的動物、植物、地貌和人類歷史遺跡...more
「上下四方曰宇,往古來今曰宙。」 宇宙二字,包羅萬有。從宇宙的誕生至人類的起源,當中奧妙處何止千萬。然而,愛恩斯坦說:「宇宙最不可理解之事,是它竟然可被理解。」一語道盡宇宙之深邃。先賢在星空...more
.為甚麼晚間新界比市區冷? .為甚麼有時機場在八號風球下運作如常,在三號風球下卻出現航班延誤? .如何利用天文台的雷達圖,預測大雨將至? .全球暖化下,香港還有沒有冬季? .颱風的名字是如何決定...more
因應氣候變化及極端天氣出現,最新版增訂內容,更新照片,切合市民大眾對生活環境日益關注的需求。 全書共分四章,由日常生活的天氣現象、原理到天氣觀測的每個細節都有全面而深入的介紹。本書簡化了艱...more
近年,香港積極推動創新科技發展,但當這些科技與生命攸關,便會引起倫理挑戰和道德爭議。 中文大學生命倫理學中心構思製作生命倫理專題,冀為社會的生命倫理通識添磚加瓦,使生命倫理課題成為社會的基...more
「四維時空旅行團即將出發,請您安坐座位上,懷著好奇心,享受這趟旅程。」 在這趟旅程,您將與作者一起乘坐高科技太空飛船——「時空旅行膠囊」,欣賞宇宙和科學的演化。行程分為三部分,我們會先回到「...more
《科學外史》是國內著名科學史學者江曉原為法國科學雜誌《新發現》之中文版所撰寫的專欄文章結集。作者從歷史上種種趣事入手,揭示科學之前世今生,將科學從人們盲目迷信和崇拜的神壇上請下來,還其應有面...more
《科學外史》是國內著名科學史學者江曉原為法國科學雜誌《新發現》之中文版所撰寫的專欄文章結集。作者從歷史上種種趣事入手,揭示科學之前世今生,將科學從人們盲目迷信和崇拜的神壇上請下來,還其應有面...more
這是作者繼《環球極光攻略》後,其極地旅遊系列的第二本作品。作者常到極地探索,對極地三小萌:皇帝企鵝寶寶、北極熊寶寶和豎琴海豹寶寶,一見鍾情。為着了解和記錄牠們的特質和生活,她不畏嚴寒,拍下精...more
木乃伊竟然全世界也有,非古埃及專利? 這些僵屍們有火製,有秘製,更可以非人造? 人屍戀、死後顯靈、墓室詛咒、屍體巡迴…… 鬆綁木乃伊生前身後、你想像不到的奇怪事! 木乃伊不只古埃及,其實全世...more
作者是香港中文大學生物系榮休教授,亦是國際植物學權威,更是香港植物學先驅、國際著名植物學家胡秀英教授的首批門生。 本書文章結集自作者於《明報》撰寫多年的專欄文章,以時節和宗教節期來劃分篇章...more
一部汽車對香草冰淇淋「敏感」;表面曳力端看分子之間的「親密程度」;關係密切的肺癌和吸煙之間存在「第三者」;如何讓帶病毒的蚊子不再「助紂為虐」;親水疏水的原理是「物以類聚」「黨同伐異」;蛋白質...more
人類一直受着地球引力的束縛,但從未停止對宇宙的探索。當代航天科技發展到載人階段,宇航員乘坐航天器進入宇宙太空,進行各種學科的通訊、遙感、導航、DNA變異等探測、研究、實驗,並進行月球登錄探索,...more
超級計算機被稱為經濟轉型和科學研究的加速器,它能帶動國家整體科技創新能力的增強,中國超算可以算天、算地、算人。本書記敍「銀河」「天河」系列超級計算機的傳奇故事,講述中國超級計算機從無到有、從...more
“願天下人都有飽飯吃”,為了這質樸的理想,“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始終奮戰在農業科研第一線,為人類運用科技手段戰勝飢餓帶來綠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穫,為解決中國人的糧食問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重大...more
本書是科學史大家江曉原教授的科學文化研究小集,共收入作者在大陸、台灣已刊發的九篇學術文章,涵蓋“天學”“性學”“歷史人物”“期刊江湖”四個主題,史料扎實、論證充分,是科學史領域對相關問題的代表性研究...more
★570種常見植物探賞。 ★24段遍佈全港郊遊徑。 ★遠足、植物觀賞、花草字典,一書三用。 步行於山林小徑之間,一花一草掠過我們雙目,殘留在腦海裡的嫣紅翠綠,總會讓我們心曠神怡。很多次,在讚美燦...more
甚麼是科幻小說? 科幻小說是文學嗎? 誰奠下了大多數科幻主題的基礎? 甚麼是「硬科幻」、「軟科幻」? 何謂優秀的科幻作品? 如何創作出合乎科學構想又引人入勝的科幻故事? 入門閱讀者可以從哪部...more
.迄今對全球暖化危機作出最全面探討的作品。 .普羅大眾對問題的認識,與科學家對問題的了解,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距。 .綠色生活?不是不好,但絕對不足夠! .化石燃料,是人類文明的糖衣毒藥。 .只...more
塞倫蓋蒂, 這個與香港相距千里的稀樹草原, 有着怎樣的祕密和神奇? 花豹竟然擅長爬樹? 鱷魚的智商原來很高? 狒狒竟然也會「白化」? 河馬竟是傷人最多的動物? 織布鳥的巢入口竟是向下的? ...more
塞倫蓋蒂, 這個與香港相距千里的稀樹草原, 有着怎樣的祕密和神奇? 河馬原來很不講衛生? 花豹原來不受旱季影響? 角馬竟能在鱷魚口中逃生? 大象原來能預測何時會降雨? 山羚原來長著一張微笑...more
塞倫蓋蒂, 這個與香港相距千里的稀樹草原, 有著怎樣的祕密和神奇? 祕書鳥原來一點也不斯文? 獵豹竟會無償地幫獅子打工? 公獵豹會強迫母獵豹與其婚配? 猴子理毛後會吃下找出來的鹽粒? 母轉...more
新疆, 這個與香港相距千里的自治區, 藏着王者金鵰的甚麼祕密? 金鵰也有「身份證」? 小金鵰竟然會自相殘殺? 金鵰與禿鷲大戰誰勝誰負? 神祕的金鵰巢一般建在哪裏? 剛出生的小金鵰也需要做體...more
響古箐, 這個與香港相距千里的山谷, 藏着滇金絲猴的甚麼祕密? 嬰猴被長輩寵溺長大? 青年猴滿三歲就會被驅逐? 成年雌猴原來也會鬧離家出走? 主雄猴的家庭統治權最長只有三年? 只有你想不到...more
塞倫蓋蒂, 這個與香港相距千里的稀樹草原, 有着怎樣的祕密和神奇? 蹄兔竟是大象的遠親? 斑鬣狗竟一直以多欺少? 河馬流的汗原來可以防曬? 長頸鹿竟是坦桑尼亞的國獸? 母斑馬生小斑馬只需要...more
本書運用大量生活上的生動例子,由淺入深地介紹多個數學的主要概念,包括恆等式、方程、集合、映射、變量、函數、微積分、概率、密碼學等。作者寫法通俗,加上算式論證,讓讀者跳進有趣的數學世界,啟發研...more
植物與古人的生活息息相關,中國古典文學與傳統文化裏就常有植物的身影。然而,大部分人都對這些古典植物所知不多,以致對文學意境的想像與理解來得空泛、淺薄。 《文學緣情‧情緣草木》系列從植物學的角...more
植物與古人的生活息息相關,中國古典文學與傳統文化裏就常有植物的身影。然而,大部分人都對這些古典植物所知不多,以致對文學意境的想像與理解來得空泛、淺薄。 《文學緣情‧情緣草木》系列從植物學的角...more
植物與古人的生活息息相關,中國古典文學與傳統文化裏就常有植物的身影。然而,大部分人都對這些古典植物所知不多,以致對文學意境的想像與理解來得空泛、淺薄。 《文學緣情‧情緣草木》系列從植物學的角...more
30堂超易懂趣味地理課,網羅前後左右、東南西北,天上地下你不可不知的地理小常識。本書受《昆蟲記》的作者法布爾啟發,用好玩易懂的方式講述一些與孩子息息相關的地理常識,對於那些南北不辨、東西不分的...more
「不用某些知識,能不能解決這個問題?」這種求異思維,是學習數學中提出問題引發思考的一個常用方法。 本書從小學裏學到的三角形內角和的知識以及三角形面積公式出發,經過思考探索,得到一系列新的知識...more
有A、B、C三個村莊,各村莊的小學生人數分別為a、b、c,把學校建在甚麼地方,才能使所有學生所走的路程總和最短?這就是著名的斯坦納問題。要解開這問題,便需用到面積關係。 面積關係的用途十分廣泛,可...more
「國家科技進步獎」 「國家圖書獎」 「全國優秀暢銷書獎」 「全國優秀科普讀物一等獎」 ‧為何中國南北朝的祖沖之找到的分數,是全世界最接近圓周率π的分數? ‧怎樣用圓規畫一條線段? ‧可以用數...more
▲ 成語「朝三暮四」以猴子被愚弄為背景。猴子誤會「朝四暮三」有不同,是因為不懂數學中的「交換律」。 ▲ 用放大鏡看甚麼東西放不大呢? ▲ 辦公室四個人,規定三個人才能開文件櫃,至少要多少把鎖?鑰匙...more
重現香港博物史上的重要經典! 以香港為家的英國人香樂思(G. A. C. Herklots),用「歲時記」方式記載香港四季的變化及動植物的品種,也詳述了早年的自然風貌。原書於1951年出版,早年很多本地學者在介紹...more
繼出版《尋蟲記》及《尋蟲記2》後,李熙瑜博士研究昆蟲已達到「上癮」地步,他的家裏儼然成了「昆蟲飼養暨研究所」。他從香港不同郊野地方搜尋市區少見的昆蟲,在家中飼養、細心觀察,並記錄昆蟲的生活特...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