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的內容包括「關係論」、「心性論」和「天道觀」三大部分。漢代董仲舒提出「三綱五常」之說後,「關係論」便已經宣告完成;但因為儒家是追求「內在超越」的文化系統,很難建構「客觀知識」來闡述自...more
為了批駁韋伯學說的謬誤,倘若我們以韋伯所謂的「理性化」和「除魅化」來界定「現代化」,則在儒家文化的發展史上,一共經過了三次「現代化」:在「軸樞時期」,孔子及其門人解釋《易經》,完成了儒家文化...more
本書以〈人情與面子〉的理論模型作為基礎,分析儒家思想的內在結構,藉以說明:本土心理學的知識論目標,是要建立由一系列理論所構成的科學微世界,既能代表人類共有的心智,又能反映文化特有的心態。 ...more
人類社會常經由觀察事物的表象而察覺事物間的因果關係。但不論是一般的觀察,或有系統的觀察,歷史上不乏因錯誤歸因而造成不公義的例子。本書討論的,即是如何從系統觀察的結果,探討無偏誤的因果關係。它...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