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始自 2008 年,我開始密集地耕耘起陳映真的文學與思想來。這讓我重新認識台灣、重新認識中國、重新認識二者之一體。說陳映真「給了我一個祖國」,並不誇張。由陳映真入魯迅,那又連接上一片崎嶇深刻、...more
本書為SACOM成立以來的重要運動經驗的整理和總結。自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工人階級的命運與世界資本主義發展已經密不可分。SACOM在這個背景下應運而生,並在過去十多年的時間裡,成為中國勞工運動的一股...more
本書以中國大陸一些關切民眾生存、精神問題改善或直接投身社會實踐、鄉村建設的人文知識分子,在2021年這一年中圍繞「理想主義的挫折與重建」的系列討論、活動為依托,編著而成,與台社論壇叢書30《人文知...more
閱讀本書,或許會發覺南亞次大陸這個陌生的地方,原來是我們的一面鏡子,可以照見我們平日覺得理所當然的自身身影後,那隱藏暴力的影子。借用南亞的眼睛,可以看清楚我們自己…… 印度北方邦的小鎮阿瑜陀...more
1949年至1978年的中國是一片巨大的試驗田,承載著一系列社會實驗。有那麼一批西方人,因為各種原因前往中國,成為這場實驗的見證者,其中有桀驁不馴的留學生、有機智圓滑的記者、有理想主義藝術家、有手段...more
韓國思想家崔元植蹣跚摸索東方道路的過程,不僅是從既有問題尋找答案的過程,其思想更側重於對問題本身的重構,他對東亞話語的摸索過程充分具備「思想」所應有的厚度,起到了建構問題的作用。其所吹響的東...more
《思想的分斷:陳映真與朴玄埰》是一本在亞際文化研究的歷史脈絡中所進行的實驗作。此書從區域的視角出發,將分享殖民、分斷、冷戰和後冷戰的歷史經驗的南韓和台灣,視作相互參照的對象,並通過台灣的陳映...more
一二.三事件是澳門去殖民化的開始,也是現代澳門的開端,塑造了今天的澳門,也對澳門的政治、社會、民眾生活有著重要的影響。本書以屬民研究的視野,口述歷史的方法,探索五十年前在澳門發生的一二.三事件...more
《專業通才理想的實踐: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訪談錄(一)》此書為城鄉所五位創所資深退休老師的學思歷程、在城鄉所時期所參與的教學研究、專業實務與社會實踐的紀錄與反思,最後並提出對於目前城鄉所的...more
殖民全球化和全球化殖民的歷史,在在證明了是資本殖民帶來(諉稱為意外的)疫病,也帶來所謂「自然災害」。但原住民多少千年來都是和天候變動或自然災難一起生活過來的;在這些地方,原住民族有傳統生態知識...more
自我改造和組織關係、運動結盟與路線分歧、理論對話與實踐衝突……這是一本左翼知識分子的個人自傳,其中不僅詳細說明了台灣自主工運的崛起、發展和演變,同時也揭示了個人在團體關係中的成長、蛻變和衝突。...more
「幾十年以後,當我再次記憶起這段插曲,心中五味雜陳百感交集。那個真誠的年代裡,我們有過多少這樣的辯論?它究竟意味著什麼?目的的合理,過程的艱難,道路的逼窄,情感的沉重,還有種種的不得已,都是不...more
本書選譯了南地最廣為人知、被譯成多國文字的著作中的四篇重要文章,它們具體地呈現了南地的主要方法與論說: (1)自另翼心理分析與本土心理學的視野解析殖民∕被殖民兩造互為「貼身損友」的政治心理學。 ...more
我們不打算出一本緬懷她的書, 那從來都不是Lucie的風格。 思念是永恆的,然而她所留給世界的卻不僅僅如此而已。 成露茜是個穿越國界的人,不喜歡被貼上任何標籤,她常常鼓勵年輕人:「階級、性別、...more
在這個紛亂的大時代中,陳映真作為普遍性思想資源的力量更為顯著,無論他的人道主義與國際主義,以及第三世界的認同與關懷,都是面對所謂資本主義全球化壓力下,極為迫切需要的精神資源。本書邀集來自東亞...more
在這個紛亂的大時代中,陳映真作為普遍性思想資源的力量更為顯著,無論他的人道主義與國際主義,以及第三世界的認同與關懷,都是面對所謂資本主義全球化壓力下,極為迫切需要的精神資源。本書邀集來自東亞...more
「當很多富裕起來的中國農民從鄉村進入城市的時候,我算是一個逆行者……」 「我深深地相信:把我們從災難中拯救出來的偉大力量,與GDP所代表的經濟和技術進步沒有什麼關係,而是潛藏在幾千年歷史中永遠不...more
三星、豐田與大同分別代表了韓國、日本與台灣三個對亞洲有深遠影響的跨國企業,本書展示了這三家亞洲企業如何透過資本擴張及跨國運作,改變了勞動天地與勞工的生活。 本書的成果來自於「亞洲跨國企業監...more
溝口雄三教授是日本歷史、文化與思想界的大家,在東亞是當代最有影響力的學者之一,他的研究、理論與方法廣泛的受到國際學界的重視與推崇。溝口教授長期以中國為研究主體,但是與一般研究者不同,他的研究...more
稍加閱讀,任何讀者就會立刻察覺出來這本集子后頭立著的是一個承擔得非常重的心靈。不難想像,不少讀者或許會猶如趨樂避苦般地趨輕避重,稍與沉重交接,就放棄了繼續與這個心靈對話的嘗試。 得要更努力...more
〈2005亞洲華人文化論壇〉於台北舉行,其目的在於推動華人批判圈的對話。華人的生活圈和生活網路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但是批判性的知識分子社群彼此之間如果沒有關係、沒有連結,也就無從介入主流所謂大中華...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