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曾文溪,你會想到…… 每年飛來過冬的黑面琵鷺、全台最大的曾文水庫, 還是電影《KANO》中灌溉無數稻田的嘉南大圳呢? 你是否曾經在徜徉於自然山水間時留意過岩層及曲流,又或者你認為這些「地景」...more
臺灣西南沿海大型王爺祭典最頻繁、最熱鬧的地方非臺南莫屬,臺南的慶安宮西港香、金唐殿蕭壠香、長興宮瘟王醮、真護宮王船祭這四個王爺祭典活動都列入國定或市定民俗,當中最受人矚目的是祭典最後的「燒王...more
穿梭在臺南老街區尋幽訪勝時, 你是否曾注意到有種造型奇特的鐵件附於老建物外壁上? 有的形狀像一把鐵製的大剪刀, 有的則是像一柄「如意」般攀附山牆上。 它是「壁鎖」,也被稱作「鐵鉸刀」,在...more
這片鹽分地上,承載了鹽業發展史, 淬鍊了鹽鄉子弟的堅韌性格,也孕育了美麗的人文花朵。 鹽分地帶,在臺灣是獨特的名詞與地理空間。由於先天氣候與地理環境的不容易,生長於這片鹹土地的人們,憑著拚...more
嘉慶年間在閩浙大海盜蔡牽的侵擾下, 臺灣及府城臺南經歷了一段長時期的動盪不安。 由於清廷在臺官兵未能有效阻擋來自海上的武力騷擾,使蔡牽集團能接二連三、大肆劫掠各地重要港澳,讓蔡牽集團更為輕...more
在臺灣西南沿海地帶, 每逢香科年都有宮廟舉辦盛大的王醮, 迎接奉旨下凡的王爺代天巡狩、消災除瘟。 這次,中研院臺史所的謝國興老師將帶領讀者, 深度走入莊嚴的王爺祭典, 踏察保留在民間信...more
人們對於食米的需求已從溫飽而到了美學的追求。 這也是這個充滿創意的時代,這片土地延續書寫自己米食文化與永續經營的契機。 臺南的米食故事百百種。從日治時期八田與一興建烏山頭水庫,讓嘉南平原成為...more
一段少為人知的島內移民史, 以及屬於臺南都市原住民的憂愁與歡欣。 脫離了原鄉的根與記憶, 原住民族群與文化的主體性,將於都市空間發展出何種新的形貌? 生活最根本的念想,無非是求得溫飽,安...more
百年以後,米街上雖已無米店, 但米街、石舂臼之名仍留傳在今人的記憶中; 以作為「臺南小吃」為人所知的碗粿、菜粽、米糕…… 仍遍佈街頭,記述了這個城市以米維生的本質。 米作為臺灣人的主食,米飯、米...more
看見米街,其實就是看見我們自己的生活。 在這個意義下,米糧文化並不是外於我們生活的事情, 她更可以在各個可能的場合,在城市的各個角落,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曾經有一個年代,府城大街小巷充滿...more
四季更迭,鳥類生命律動的故事每年都在臺南持續上演…… 在臺南,特殊的鳥類和多元的地理環境, 交織成一幅豐饒的鳥類文化風景,也孕育著一代代臺南人關於自然與人文的記憶。 沿著濱海線生態廊道,來...more
讓米糕栫(餞)從「非常」走入「尋常」,讓逐漸黯淡的「老靈魂」, 注入新的生命力與光彩,米糕栫(餞)的未來,依舊是一場永遠的進行式! 將熱氣氤氳的熟糯米倒入拌桶,加入煮熟的糖攪拌均勻, 空氣中瀰...more
臺南市作為臺灣的開發最早區域之一,諸多不同時期及移民,所存留的生育禮俗是日常生活積累堆疊後的文化展現,透過禮品物件、儀式活動、社群,呈現這一個地界上的獨特在地性。 生育禮俗是以家庭為單位來...more
「過火」顧名思義就是從火上過,民間信仰中可從火上過的包括神像、人、與各種器物,而過的「火」其形態則是眾多。不管過何種形態的過火,與以何種的過火方式,其目的皆脫離不了逐穢潔淨與驅邪消災解厄。 ...more
婚禮是締結兩個不同家族的交好,不僅攸關著兩個家族的命運,更負「上以事宗廟,下以繼後世」之重責,因此自古以來皆視婚禮為禮之根本,制定隆重儀節作為公開宣告,同時達到其社會性面向之意義。透過儀式的...more
臺南地區民間信仰的請水儀式,不論是「請水」、「刈水火」或是「請水香」,其實就是臺地民間信仰招軍儀式的一環,但在臺南地區的請水儀式中,又廣泛的包括了「請水迎神」、「請水迎靈」、「請王船水」、「...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