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摩至慧能六祖師傳》書文並茂,體現了其「視世有為一切夢幻」的人生觀念和「不與法縛」而又不離古法的書法風貌。《飲中八仙歌》則更顯示了他的瀟灑不羈的生活態度。臨寫時如能體會書者的精神狀態,二者...more
文徵明(1470-1559)明代杰出畫家。名壁,字徵明,後以字行,改字征仲,號稀奇山,停雲生等。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授翰林待詔,故稱“文待詔”。聰穎博學,詩、文、書、畫都名聞一時。畫學沈周,兼有李唐、吳...more
唐代書法,楷書和草書最有成就。就草書而言,又以狂草最為典型。初唐也有草書,如歐陽詢《草書千字文》墨跡殘本,但影響遠不如中唐興起之狂草旋風。其時,那種縱情任性、自由豪放狀態下的書寫,從心所欲、...more
章草自晉以後,鮮有問津者。趙孟俯在全面復古的時候,也注意到了此種書體。此作以流傳最廣的皇象本為依據,然其“臨”可以說是一種“創臨”,決不在古拙而每每融入他所熟悉和鐘愛的二王筆法。作品呈現出一種剛...more
王羲之書法藝術成就很高,不僅全面精通古代各種書體,而且創造出一種適應時代需要的新體,並構建了一個完整的風格體系,對後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王羲之的書法影響到他的後代子孫。其子玄之,善草書;凝...more
歐陽詢,字信本,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隋時官太常博士,唐時封為太子率更令,也稱“歐陽率更”。因其子歐陽通亦通善書法,故其又稱“大歐”。在隋代歐陽詢的書法享有較高的聲譽,到了唐代,年近古稀的歐陽...more
鮮於樞(1254-1322),字伯機,號困學山民,寄直老人,大都(今北京)人,一說漁陽(今北京薊縣)人,先後寓居揚州、杭州,曾任浙東都省史掾。大德六年(1302)任太常典薄。早歲學書,未能如古人,偶於野中見二人...more
《竹西草堂志》書于張渥所繪《竹西草堂圖》後,據後人考證,約作于至正九年(1349),時作者五十四歲左右,是迄今所見楊維楨書跡中較早的一件。竹西,為元代松江高士楊謙別號。《竹西志》又名《三辨》,表達...more
趙佶(1082-1135),北宋徽宗皇帝,在位二十五年,(1082-1135)。在他主政時期,奸臣當道,窮奢極欲,國庫空虛,民不聊生,內憂外患,紛至踏來。宣和七年(1125)金兵南下,年底,傳位與趙桓(欽宗),自稱太上皇。...more
趙孟俯(1254—1322),字子昂,號松雪,又號雪道人,別號歐波、歐波亭,曾號水精宮道人。湖州(今浙江吳興)人。宋太祖子秦王趙德芳後裔。入元,仕至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封魏國公,謚文敏。著有《松雪齋...more
董其昌,明代後期著名畫家、書法家、書畫理論家。“華亭派”的主要代表。董其昌生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四(1555)年,卒于明毅宗崇禎九(1636)年,他字玄宰,一字元宰,號思白,又號香光居士,華亭(上海松江)人。 ...more
趙孟俯(1254—1322),字子昂,號松雪,又號雪道人,別號歐波、歐波亭,曾號水精宮道人。湖州(今浙江吳興)人。宋太祖子秦王趙德芳後裔。入元,仕至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封魏國公,謚文敏。著有《松雪齋...more
《行書白居易詩卷》,約書于紹興三、四年(1133、1134)間,為高宗前期作品。此作書七律詩一首,風格大約在米、黃之間︰用筆活脫,四面出鋒,確為米書氣息;圓滿外張,長撇大豎,似得黃書神韻。但較之其1133...more
王羲之(303-361年),字逸少,原籍瑯琊(今山東臨沂)。出身名門望族。祖父王正,官尚書郎,父親王曠,為淮南太守,祖輩以來參與朝廷大計,也都雅好翰墨。王羲之曾任秘書郎、庾亮幕府參軍,累遷長史、江洲刺...more
懷素(737-?年),字藏真,舊說俗姓錢,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自幼家貧,于長沙某寺剃度為僧。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懷素迷上書法。修禪之暇,全部用來練字。練字要用很多紙,懷素買不起那麼多的紙,便效法...more
蘇軾簡介(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子。嘉佑進士。神宗時曾任祠部員外郎,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職,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後以作詩“...more
王獻之(344-386)東晉書法家,字子敬,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官至中書令,故世稱大令,為羲之第七子。幼時從他父親學書,後來取法張芝,別創新法,自創一格,與父齊名,人稱“二王”。他的書法,兼精楷、...more
《自敘帖》懷素草書。紙本,縱28.3厘米,橫775厘米,共126行,698字。書於唐大歷十二年(公元777年)。藏台灣故宮博物院。首六行早損,為宋蘇舜欽補書。帖前有明李東陽篆書引首“藏真自序”四字,後有南唐升元...more
董其昌(1555~1636),明代畫家、書法家。字玄宰,號思白、香光居士,華亭(今上海市松江縣)人。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加太子太保致仕。繪畫專善山水,師法董源、巨然、倪瓚等。講究筆情墨韻,畫格清潤明秀。書...more
智永,僧智永,本姓王,名法極,陳、隋間會稽人是隋朝時候的人,也是晉代書法大家王羲之的第七世孫。 他早年出家當和尚,後來雲游到浙江省吳興縣善璉鎮,就曾在永欣寺里住了整整三十年。在這里,智永深...more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省眉山縣)人。北宋大文豪、鑒賞家、書畫家。 嘉二年(1057)進士,官至端明殿翰林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父蘇洵、弟蘇轍以文章知名天下,世稱「三蘇」。幼年,...more
本冊所刊者即他以自家典型所書之行草書《千字文》。據傳,他以書寫《千字文》為日課,每日須完成十本方罷,友故流傳至今的作品特別的多。此《千字文》上有烏絲欄,尺寸與藏所不詳。此作書法清麗,圓潤遒勁...more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字元章,號襄陽漫土、海岳外史、鹿門居士等。祖籍山西太原,遷居襄陽,有[米襄陽]之稱,後定居潤州(今江蘇鎮江)。徽宗時擢書畫博士,官至禮部員外郎,人稱[米南宮]。史傳其生性...more
元代書壇,幾乎為趙孟(兆頁)一人籠罩,以復歸晉、唐為主流。歷來公認趙孟(兆頁)為主壇坫者,不料趙卻另有推重。這就是同時代的鮮於樞。 鮮於樞,字伯機,號困學民,又號虎林隱史、直寄老人。今則考為生於1...more
蘇軾的《前後赤壁軾》是古代辭賦史上膾炙人口的傑作,也是書法家們所熱衷傳抄的名篇之一,趙孟俯書寫此作無論是筆法技巧,抑或是筆墨氣韻,都達到了最佳狀態。另外,他還以虔誠之心在卷前為蘇軾造像(此肖...more
《閑居賦》是西晉文學家潘岳所作。前人似頗有微詞,如金代著名詩人元好問《論詩三十首》雲︰心畫心聲總失真,文章寧復見為人?高情千古《閑居賦》,爭信安仁拜路塵。聯系史書記載來看,元好問對作者與作品...more
《行草五言古詩卷墨跡》,墨跡,縱25.4厘米,橫336.8厘米。此卷書在行草之間,大抵結字多行法,用筆多連綿纏繞,酣暢淋灕,以嫻熟的章法出之。布局在不經意中寓起伏跌宕、穿插揖讓。詩後有長跋,鈐“傅山印...more
明代書法,基本特征是由宋元上追晉唐,作為這一主流的書家有劉基,宋遂,危素,宋廣,陶宗儀,俞紱,沈度,沈粲,解縞,夏昶,李東陽,王守仁,王寵,陳淳,王世貞,陳繼儒等,此類書家中最著名的是祝允明...more
善書者不鑒,善鑒者不書。像董其昌這樣既精實踐又通理論的書家,在書法史上便成鳳毛麟角。他的書論,多見于《畫禪室隨筆》。他強調書家須廣聞博識,字中要有精神注入。對書法的審美,他一是求生,二是求淡...more
《吳興賦》是趙孟俯書法作品中的得意之作,且其所書之內容出于本人結撰,僅就後者而言,在其傳世作品中也是極為罕見的。據他于卷後之自跋可知,此賦乃趙孟俯二十余歲所為,是其早期文學代表作品(後被列入...more
《贈長抱一行書詩卷》為王鐸51歲時所作,是其成熟的代表作之一。用筆沉著痛快,骨力尤健,點畫挺健爽利,豐腴潤澤,胡晉人之韻。充分地展現出王鐸書法的藝術風貌。 《霎岳樓筆談》明人草書,無不縱筆以取...more
《感遼事作六首卷》,絹本,行草書。內容為自書詩。詩卷起首處頗圓渾厚重,第二行起漸見爽利,起筆多順鋒尖人,折角方峻嚴厲,翻覆自如。偶用圓轉,皆極婉轉遒麗。據詩後之跋,此卷為天啟元年張瑞圖五十二...more
《集王羲之聖教序》碑,共計2400余字,西安碑林藏,此碑內容包括唐太宗為玄法師翻譯佛經而作的序文、太子李治作的序文以及玄寫的謝表及心經,通稱《三藏聖教序碑》。 《蘭亭序》正是書風由質趨妍的行書你...more
乾隆御覽之寶”等鑒藏印。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此詩卷為米芾三十八歲時應當時湖州知州林希之邀,往游苕溪時呈諸友之詩。從作品中可以看到他有了從“集字”到“刷字”轉換,也即有了︰以側鋒得線條的爽利峻拔感...more
《蜀素帖》,行書,墨跡,絹本。有烏絲欄。縱29.6厘米,橫284.2厘米。內容為其自作五言詩四首、七言詩四首,此蜀素於宋慶歷四年由東川名家精心制成,紹子中收藏並將其裝裱成卷,記其尾,珍藏以待名家。後...more
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號山谷道人,世稱黃山谷。晚號涪翁,黔安居士,八桂老人。北宋詩人,書法家。黃庭堅的書法,大抵行書結字修長,中宮緊抱,聚而不散,用筆誇張,如長槍大戟,一波三折,搖電而...more
中國古代文人,多兼善詩、書、畫、印,北宋蘇東坡就是一位詩詞、文、書、畫俱絕又各得其名、名副其實的全才。 蘇軾(1037—1101),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與父洵、弟轍,號稱[三蘇]。...more
《行草詩冊》為其89歲時作,可謂人書俱老。洋洋千字,無一弱筆。點畫鉤磔,一絲不敬而又渾穆飛動。用筆清動閑雅,點畫粗細對比和諧自然,粗處豐腴滋潤,細處剛健振奮,細如發絲,亦皆筆意精到。筆力遒勁、...more
本冊所刊趙孟俯尺牘,乃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致中峰明本》,含《吳門》,《俗塵》,《山上》,《南還》,《醉夢》,《兩書》,《還山》,《入城》,《丹藥》,《塵事》,《瘡痍》凡十一帖,皆子昂晚年寫...more
顏真卿,字清臣。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開元二十三年中舉進士,玄宗時出任平原太守,世稱顏平原。又因安史之亂時抗賊有功,擢升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開國公,稱顏魯公。德宗時,李希烈叛亂,真...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