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書展_領券
內容連載 頁數 1/2
I首要之務:修由低起的法教

  蓮師示現各種不同的身貌與形飾,用無修之修的方式,持守著從聲聞戒到持明者密乘戒的各種誓戒。他傳下九乘次第的漸道,示顯出見、修合一:見須自高遞減,而修得由低漸增。因蓮師已證悟究竟遍知,他以菩提心珍愛一切眾生更勝於己。

  即身是化身佛、覺者的蓮師,所說有關修道的一切教言,皆由伊喜措嘉佛母所記下。

‧‧‧

  偉大的上師說:無論你修習外、內乘的任何法教,都得先皈依三寶。持戒1是修行的根本,不管你朝哪個方向行去,都必須皈依那方向的諸佛和菩薩。

  必須永遠對三寶保持不動搖的信心,依此,你可以立即建立業緣,在來世能成為諸佛的弟子,因此向三寶獻供、祈請是必要的。

‧‧‧

  蓮師說:修習十善,並對何者當避免、何者當遵行的﹁黑白業﹂因果有信心,如此則所行能無往不利。

  因為真理之力無遠弗屆,要捨棄所有不善和惡行,並採取對治煩惱的有效法門,戮力行善。

  不積善之人無法產生崇高的心態,積善者則能擁有崇高之心。一旦你本身有了崇高的心志,就能努力行善並戒止惡行。因此,透過身、語、意的各種方式來積極行善是必要的。

‧‧‧

  蓮師說:在修持任何佛法之前,生起菩提心AB將心依止在殊勝的覺悟上,是極為重要的。已生菩提心之人,會有一種視眾生如母的平等心,為了利益一切眾生而遠離偏私和偏見。

  所有眾生無一不曾為我們的父或母,因此為了回報所有眾生的恩德,要開始為其謀求福祉。

  培養對一切眾生的慈心和悲心,不斷鍛鍊自身的菩提心。修習一切言行皆是為了利益眾生,修習珍愛他人勝過於己。

  總之,根本要素是將生起菩提心的決心,置於所有外、內修持和生起、圓滿次第之前。

  生起菩提心是所有佛法修行的根本。

‧‧‧

  蓮師說:如果你想證得遍知的佛果,那麼要修習了知一切我執和法執皆無自性。

  無論你所做的任何善行,都須了知一切萬法如幻似夢。

  根據我的口訣,讓自己修學萬法皆空,無執於六度或大悲心。

  因為禪修空性的力量,你會了悟六度或其緣生的大悲心,亦猶如幻影。

  雖然你禪修空性,但須知這將會是善行的助力和煩惱的對治。

  任何所行的善根,都須加添菩提心,並永不離失六度。

  之後不管任何作為,總要有增善減惡的意念。

  任何身體的行為,都必須是善的;任何所說的言語,都必須是善的;任何所想的念頭,都必須是善的。

  總之,你除了戮力在身、語、意上的裨益、良善之外無它;要遮止任何微小的不善與惡行。

  若你沒有保住正念與良知之鎧甲的護衛,煩惱的武器就會切斷獲得三善道︵the higher realms︶和解脫的主動脈。因此在日常的四種行為中,用正念與良知的鎧甲來護衛自己是必要的。

‧‧‧

  蓮師說:首先,要對自己行為的因果有信心。

  牢記你不久必將死去,人生苦短,所以毋須苦苦追求此生之事。

  牢記來生無限,要努力為了來生謀福。

  現在就準備好並確信,為了來世的利益,不要落入下墮的歧途。

  不要因任何事而自滿,如果你覺得自己博學多聞、偉大或高貴而驕傲,將得不到任何的功德,因此拋掉自滿,訓練自己在佛法的修行上,沒有絲毫片刻的動搖。

  採取對治法來克服惡行,即便自身生出一絲絲煩惱或不善行為,也要想著那是無法忍受的痛苦,大到如須彌山般。

  任何參雜了懷疑的行為都將得不到成果,因此不要懷有絲毫的懷疑。

  只要你尚未摒棄我執,那麼不管再怎麼微細的惡行,仍舊會導致後果,因此戒除惡行是必要的。

‧‧‧

  蓮師說:當受過大乘戒或小乘戒2,即便付出性命的代價,也都不可捨棄它們。若有任何的損壞,最重要的是馬上懺悔並重新受戒。

  有些人,當他們的戒律受損時,會無動於衷,也不承諾什麼,而繼續違犯下去。但就像掉進泥坑後,會把自己洗淨並灑上香水般,你要清除垢染與行為上的過錯、違犯,這樣才不會再累積破損的誓戒。

  不可和毀墮戒律或三昧耶的人相處或做朋友,即便片刻也不行。假如你穿著白袍走進一處泥濘的沼澤,黝黑的東西肯定會染掉白色。同樣地,縱使自己的三昧耶是清淨的,也必然會被他人損壞的三昧耶所染污。如果自己的三昧耶不清淨,就像一丘之貉。所以要十分小心。

  不要與惡人相處或結交破戒的損友是必要的。

  不管怎樣,一個人必須謹慎而不要愧對自己。

‧‧‧

  蓮師說:不管你做什麼,都不要不如法而無法累積功德與智慧。

  除了渴望成佛與利益眾生外,不要渴求任何事物。

  不要執著任何事物,執著本身即是繫縛之根。

  不要批評其他教法,也不要臧否任何人。所有的教法在究竟上都是不可分的,一如鹹味相同般。

  不要批評任何較高或較低的乘,就修道而言,它們都是同樣的,就像每步台階一樣。

  你無法瞭解別人,除非你已證得般若,所以不要批評別人。

  一般而言,所有眾生的本性皆是任運圓滿的佛,眾生皆具佛性,所以不要檢驗別人的過錯或迷妄。

  不要檢驗別人的可能限度,而是檢視自己能改變多少。

  不要檢驗別人的缺點,而是檢視自身的缺點。

  罪大惡極是懷抱宗教的偏見,和不瞭解他人而胡亂批評。所以捨棄偏見,彷彿它是毒藥般。
21 2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