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五社聯合書展
銀鹽熱

銀鹽熱

  • 作者:陳傳興
  • 出版日期:2009/01/22
內容連載 頁數 3/3

負片胚胎薄膜,複製記憶的原模衰退並非始自數位影像的出現,負片在上個世紀下半葉就已逐漸邁入自我揚棄、異化的歷史過程;數位影像加速這個辯證過程的完成。收藏、拍賣、展覽的市場機制決定了負片價值轉換,拍賣市場交易定價標準,Vintage、Original、pp、ap等等所依據正是「負片關係」,負片創造了拍攝者和負片詮釋者的負片關係,誰在操作或擁有負片影響所謂的「原作」定義,Vintage/Original差別源生自此,原作與否的紛爭也與日遽增。一個最具象徵性案例,一對在是最具影響力的攝影史學家夫妻多年來靠偽造名家Vintage作品謀取不法利益,一直到被人舉發控訴。這個案例,攝影史論述典範建造者,同時也是偽幣製造者,原始負片胚胎薄膜被佔有移用,被抑制除權,對機械複製時代的美學原則的反諷。類似的紛爭,最新事件就是在法國爭訟卡巴遺物中新發現的底片所有權,並由此衍生出傳世卡巴作品創作者是誰的爭議。阿傑作品底片所有權歸屬的長年紛爭也是藝術史上著名案例。種種牽涉負片所有權、使用權的權限法律問題陸續在上世紀末衍生擴大,時間上剛好和新種電子數位影像機制仿生物合成演變過程重疊,兩者都發生在上世紀末開始加速進行。

兩種不同的負片歷史性自我揚棄的表現各自以不同方式否定、取消負片的歷史起源意義,負片之所以為負片的否定性開展。新種影像機制不再使用抑制、隔離的折衷方式處理負片源生性問題,它澈底摘除掉負片的暗室居所,改變舊物理光學影像孕生過程所必須的鏡向反射對映關係,將之轉變成光粒子的演算轉譯關係。新的影像紀錄載體,記憶體,將機械影像的本質,觀看,不留餘地完全取消;負片伴隨光學類比原則的消失,而被逐出雙重暗室,不在能充當胚胎薄膜等待光照,在等待倒映對照另一層薄膜。攝影史發展至此似乎完成了激變災難,逆皺摺。至於那些殘存的被視為作品的負片,則從影像胚胎原模淪為物化價值的轉換機制。負片,班雅明攝影美學原則的不可言說悖論。

攝影、照片一向被視為是記憶之宮的材料。拍照、觀看照片,保存照片,多少都是某種形式的哀悼工作。新物種數位影像機制不再哀悼,不盡全然否定記憶。可以重複一再改寫的魔術記憶體改變拍攝行為的意義。拍照不再是一種儀式,一種私密對話,它更近似強制重複表現的姿態,為了展現、曝露當下此刻。數位影像機械,本質性地不是記憶機器,記憶功能和載具還在,但不是為了記憶而記憶;新種影像機械是一種「影響的機器」(L’appareil a influencer,借用Victor Tausk的概念):一部複雜的機器,內部充滿形式類似人類器官的電子裝置,它遙控病患的思想與行為 。一個由病患投射出去的身體、器官變成一個病患自己無法控制,反被他所操控的機器。數位影像世界,每個人大量投映各種影像到網路,像誘餌,也像個人的碎片。同時希望他者,陌生或熟知,為自己重構機器;也用這個機器去影響,捕捉他者,像蜘蛛網絡。傳統機械影像的拍攝行為,吞食(introjection)世界印象作為緊密私藏愛戀物。數位影像的拍攝行為,重複的表演姿態為了投映(projection)自己的碎片去捕捉他者,去掩蓋世界,我即影像,就像是我唯一的器官,瞧!
3上一頁 1 2 3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