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3
前言
我一開始工作時,並不在財務領域裡。我原先受的是科學訓練,然後,是醫學。身為職業內科醫生(我現在也這樣看待自己)卻是出了名的悲慘投資者。對於這件事,傳統上有個解釋,就是因為我們工作太忙,所以沒有時間好好投資,或是我們太自我中心,以致聽不下專業建議。
事實上,這兩個說法都不對,學習如何妥善投資並不需要花費特別的功夫,而且我也不覺得我的同事中出現嚴重的自我中心傾向。醫學工作必須對任何人都抱持發自真誠的謙卑之心與知性上的誠實。最好的醫生都會很快得到這樣的結論:看得愈多,愈了解自己所知的不足。同樣的,在財務上也是如此,一點也不令人意外。
醫生都是傻瓜投資者,真正的理由是因為他們從來沒想到投資也是一門科學,一如醫學。每天都在進行的醫學診療工作都是真正的科學,都必須透過大量的基礎研究才能獲得資訊;到了今天,幾乎沒有什麼藥物或外科手術在應用之前,可以不用經過嚴格的測試,或是不和其他已經廣為接受的處方或安慰劑一同評估。簡單地說,多數的醫師連像感冒這種病症都要求具備充分的實驗與統計證據,否則不會輕率動手處理。
最重要的醫療成果一定會被刊載於通過知名同儕評鑑的期刊之中,例如《新英格蘭醫學期刊》(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及《刺胳針》(Lancet)。這裡的關鍵字是「同儕評鑑」(peer-reviewed),這些期刊上的每一篇文章都必須先經過相關領域內最頂尖的專家審核,而且被反覆要求修改,讓內容更周延的狀況也經常發生。你自己的醫生很有可能會經常閱讀這些第一流的出版品,以獲得和自己專業領域有關的資料。
不幸的是,當醫生進行投資時,就完全忘了自己所受的科學訓練。然而,其實在投資領域裡,也有相當豐富而有幫助的科學分析資料可作為參考,告訴我們何者應為,何者不應為,但這些資料卻總是被忽略了。這些人不去閱讀專業的期刊,例如《財務期刊》(Journal of Finance),相當於投資領域裡的《新英格蘭醫學期刊》),而是從《今日美國報》(USA Today)一類的報刊上獲得參考意見,有時甚至更糟糕,消息來源就是自己的股票經紀人。
當然,我特別挑出自己同事的目的僅在於取笑他們,事實上,從這個角度來看,醫生、律師、櫃台店員或其他人根本沒什麼兩樣,真正可恥的是大多數的財務專業人士,因為就連他們也不知道可從科學角度來分析投資,這樣的分析主要涉及四個領域,也就是本書中的四大關鍵。
關鍵一:理論
任何投資行為最根本的特徵在於投資報酬與風險總是並肩出現。在過去幾年之間,許多投資者了解到,股票市場價值急遽倍增的速度跟腰斬的速度一樣快,增值百分之九百的股票也可能會跌到只剩下百分之九十。如果有位股票經紀人在電話裡告訴你說,他現在推薦的股票肯定會一飛沖天,他話裡的意思其實是,他極度藐視你的智慧。否則,你會知道,如果他真的知道哪支股票會漲到什麼程度,他根本不會告訴你這個訊息,就連他老媽都不會知道。相反的,他會辭去工作,盡可能貸款,買進最多的股票,然後就到海邊度假。
這本書的第一部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就是針對與日常投資行為相關的偉大理論與數據進行全面搜索。但千萬不要被這些東西嚇倒,我的首要任務就是將這些相關資訊轉換成你能夠理解、甚至覺得有趣的語言。我們將學到:
˙不論你投資的是股票、債券、房地產,還是其他種種資產,你會得到多少報酬都牽涉到同一件事——風險。我們將學到如何評估風險,以及探索風險與投資報酬之間的相互關係。
˙經歷多年觀察,想衡量各種不同股票與債券的投資報酬率,並不算是太難的事;然而,就算是最負盛名的專家也未必能精通這件事。
˙幾乎所有投資管理人的績效表現都可歸功於運氣,而非技術;如果你試圖要掌握表現最佳的股票、共同基金、股票經紀人或避險基金,幾乎可確定你將無功而返。
˙最大的投資風險在於沒有做到妥善地分散資產。
˙真正重要的關鍵在於整體投資組合的表現如何,而不在於單一資產的表現狀況。我們將學到,投資組合的整體表現也可能和其中的個別項目績效出現極端差異,而投資者正可以善用這項優勢。將不同資產整合成有效組合的科學方法,就稱為「投資組合理論」(portfolio theory),並且將會在這場投資之旅中扮演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