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
5分鐘玩出專注力

5分鐘玩出專注力

  • 作者:張旭鎧
  • 出版日期:2009/07/31
內容連載 頁數 2/13

將孩子當『全人』來看待及對待
新聞曾報導,有老師為了吸引學生注意而苦練魔術;也有父母為了鼓勵孩子專心寫功課,而幫孩子在網路遊戲中「練功」,這些都是發揮創意、提高孩子學習動機的「可愛」例子。然而,我並不是鼓勵每位師長都得學魔術、玩網路遊戲,平時的小糖果、大擁抱,甚至是口語上的讚賞,都是正面鼓舞孩子專心的好「武器」。

職能治療師並不是個多偉大的職業,但是在我們的養成教育中,告訴我們必須要把孩子當個「全人」來看待,絕對不可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必須找出深層的病因加以診治。所以在診間我也常引起家長的反駁:「我的孩子就很不專心了!為什麼治療師還要讓他盪鞦韆?」、「我的孩子已經坐不住了,為什麼治療師還要讓他跑來跑去? …… 」。針對家長的疑慮,我們很願意為家長詳細說明治療的意義與計畫,我們也很高興家長在我們說明之後,可以充分了解孩子「不專心」的原因,進而在家中也可以提供訓練,讓孩子可以快速進步。藉由這本書的出版,希望幫助老師、父母找出孩子不專心的原因,並且可以找到適當的資源管道,讓我們的孩子可以在和諧、愉悅的親子、師生關係中,快樂學習與成長。

注意力不集中在台灣
孩子是專注力不夠,還是過動?或是過敏呢?
很多父母遇上了孩子有專注力問題時,總是會試著去幫孩子找出答案或者找個理由。有時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教養方式的關係,也有可能是環境誘惑過多,但究竟是不是過動,最好還是交由專家來判斷較為準確。

注意力不集中孩子􃥭以五至六歲居多
在門診時,經常聽到父母一帶孩子進來就開口說:「我的孩子注意力老是不集中 ........」「他做事很不專心,事情做一半就去玩別的東西 ........」「我的孩子坐都坐不住,非常好動 ........」其實父母多半會注意到這些問題,並且想要帶孩子來看門診,往往是在孩子已經上幼稚園,尤其是以接近五、六歲的中班及大班
年齡的小孩為多。

因為小一點的時候,孩子還沒有進入「課業式」的學習,加上父母認為孩子年齡小本來就比較沒有耐心,可是,到了中班或大班,想到即將要上小學了,這些不專心、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卻沒有隨年齡進展到父母期望的標準,於是,父母擔心孩子以後可能成績不如人、學習力不佳,或是無法符合小學上課的規矩,因此,便開始想要尋找醫師或專家的協助,來幫忙「好好維修」一下這些孩子,希望他們從此「改頭換面」,從慢郎中、過動兒、健忘小子,變身成乖寶寶、小博士、小紳士、小淑女。

注意力不集中比例約為3􃦁9%
有些人覺得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就猜測孩子是過動兒,其實,這樣的孩子不一定是過動兒。醫學上說的「過動兒」,正式名稱為「注意力缺失過動症候群」︵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eDisorder, ADHD︶,從名稱中就可以看出,要當個「過動兒」,就要包括有「過動」或「注意力」的問題,目前台灣這樣孩子的比例約有3~9%︵主要因為調查的對象及方式不同,所以,並沒有一個絕對的比例數字︶,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三十人的班級,便有一~三位過動兒,假如以現在一年約二十萬個新生兒來看,用保守性3%來計算,就代表一年會有約六千位左右的孩子被認為有過動或注意力問題,這樣的數字是頗為驚人的。
不過,還是要先強調,家長不要被數字給嚇到,認為自己的孩子一定也是過動兒,因為過動兒的判斷並不是簡單由家長主觀感受、或曾有老師懷疑孩子有過動傾向,便認定孩子是過動兒;過動兒還是需由專業的醫師或專家仔細評估才能確認,但是,我們可以說,每年至少約六千個孩子會讓父母或老師覺得他們有注意力不集中、好動、衝動的問題。
13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