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4/4
●水庫:對於水生植物的生活條件來說,水庫的水位過深,並非理想的生育環境,所以像北部的石門水庫、翡翠水庫,中部的日月潭水庫、明潭水庫或南部的蘭潭水庫及白河水庫等,都沒有什麼特殊的水生植物分佈。
我們能夠在水庫環境見到的植物通常是水柳科、三白草科、蓼科、爵床科及柳葉菜科的成員為主。倒是以往日月潭水庫的前身為日月潭沼澤區,是台灣最大型的內陸濕地,分佈當地的水生與濕地植物估計約有100至150種之間,像子午蓮、尖葉眼子菜、水社扁莎、明潭羊耳蒜、水社野牡丹及印度莕菜等,都是非常具有特色的物種。不過隨著日據時代的水庫興建,族群全數消失,殊為可惜!
●河口濕地:台灣到處都有河口的存在,環境卻不盡相同。不過可以理解的是,生育其間的植物,都必須忍受潮汐漲退半淡鹹水的嚴苛環境。
最著名的河口植物群落便是紅樹林,台灣的紅樹林植物分佈在西部地區,由台北往南至屏東的林邊鄉沿岸,並以台北淡水河口的水筆仔純林及台南四草的欖李、紅海欖、海茄苳與土沉香的混生林,最為壯觀。
金門地區的河口環境,分佈著台灣沒有的老鼠簕及桐花樹族群。扁稈藨草也是河口水域植物的代表性物種,群落見於宜蘭蘭陽溪河口、新竹香山海岸及台中的大甲溪河口。其他常見的物種,以蘆葦、鹹草、長苞香蒲、莞及過長沙為主。
●鹽田及潟湖:近幾年來,台灣的製鹽工業沒落,導致嘉義白水湖以南至高雄永安之間的鹽田全數荒廢,自然形成了潟湖景緻。別看這裡的環境嚴苛,卻有數種海生高等植物分佈於此,並繁衍出龐大的族群數量,它們分別是卵葉鹽藻、貝克鹽藻及流蘇菜。
●珊瑚礁潮間池:屬於熱帶氣候的恆春半島,沿海多有珊瑚礁群落的分佈,在部分帶有砂質的潮間池裡,生育有泰來藻、線葉二藥藻、單脈二藥藻及卵葉鹽藻的混生族群,知名產地有南灣、後灣、海口及後壁湖等。離島的蘭嶼、綠島及澎湖群島,也多有這類植物的芳蹤。
另外於恆春半島的深水域裡,尚有毛葉鹽藻的分佈,如後壁湖的族群就生活在水深5至20公尺之間的水域裡。
●濕岩壁:一般人很難想像,在山區有水滴落的濕岩壁上,會有水生植物的分佈,然而像狸藻科的圓葉挖耳草,就只喜愛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其實在熱帶東南亞,濕岩壁是許多水生食蟲植物、穀精草、黃眼草及濕生性莎草的家,然而台灣能夠見到的物種就十分稀少,北部山區較為常見的成員就僅有小毛氈苔一種。
另外在台北汐止山區的濕壁上,尚記錄到兩種歸化的狸藻科植物,分別是禾葉挖耳草與青葉挖耳草,推測可能是人為種植後,才大量繁衍於當地。
●濕坡地:台灣的山區裡,蘊藏不少的濕坡地,是多種水生植物喜愛生活的環境。台北汐止往內湖之間的公路兩旁,是這類環境的精華地帶,重要植物包含有大葉穀精草、連萼穀精草、菲律賓穀精草、小毛氈苔、四角藺、挖耳草及絲葉狸藻等。
新竹竹北蓮花寺濕地附近的濕坡地,更分佈著精彩的濕地植被群落,如長距挖耳草、寬葉毛氈苔、長葉茅膏菜、小毛氈苔、直立半邊蓮、大葉穀精草、菲律賓穀精草、點頭飄拂草、雙穗飄拂草、黑珠蒿、毛三稜、針葉燈心草、蔥草及細葉泥花草等十餘種稀有或瀕危植物混生一處的難得景緻。不過如今卻因為道路拓寬及軍方干擾,幾乎使它們全數消失殆盡。
恆春半島東面的沿海山坡上,分佈有滷蕨的大族群,但為何一種紅樹林植物會長在山坡的濕地上,顯示出植物族群擴張的張力,遠比我們想像中要強大許多。
●季節性濕地:在熱帶東南亞、非洲、南美洲或澳洲地區,季節性濕地的存在是非常普遍的現象。然而台灣這類濕地環境卻是難得一見,其中有四處特別精彩,分別是桃園楊梅的富崗濕地、新竹竹北的蓮花寺濕地、嘉義市的彌陀濕地及金門的田埔濕地。
位在嘉義市彌陀路旁小土丘下的彌陀濕地,便是典型的季節性濕地。每年到了梅雨期,濕地上方的土丘處便會不斷滲水出來,滋潤下方的土壤,進而促使先前處於乾燥休眠狀態的各類植物種子得以萌芽生長。
到了仲夏季節就能觀察到泰山穀精草、裂穎茅、湖瓜草、胡麻草、刺齒泥花草、狹葉母草、菲律賓穀精草、皺果珍珠茅、寬葉毛氈苔及密穗磚子苗等珍稀植物的身影,其中泰山穀精草更是當地獨有的物種。不過這處經典產地已於2006年遭到填土破壞,多數物種消失無蹤。
桃園楊梅的富崗濕地、新竹竹北的蓮花寺濕地及金門田埔濕地,也都算是季節性濕地的類型,分佈其中的共同稀有物種,計有長距挖耳草、寬葉毛氈苔、長葉茅膏菜、小毛氈苔、直立半邊蓮、光巾草、大葉穀精草、菲律賓穀精草、點頭飄拂草、雙穗飄拂草、黑珠蒿、毛三稜、針葉燈心草、蔥草及狹葉母草等,金門的田埔濕地,還多了硬葉蔥草、狹葉花柱草、金門母草及紫花蝴蝶草的分佈。
但是富崗濕地的面積雖然廣大,卻屬於私人產業,隨時有開發的可能。蓮花寺濕地如今由軍方管控,命運難以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