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凍水牡丹:廖瓊枝

凍水牡丹:廖瓊枝

  • 作者:紀慧玲
  • 出版日期:2009/11/27
內容連載 頁數 1/3
阿公與阿嬤
廖瓊枝兩歲半喪母,從此仰賴祖父母阿公阿嬤扶養。這段時光是廖瓊枝最悲微的歲月,年紀小,對世事毫無所悉,知道的只是三餐能否溫飽。不幸的是,連這最基本的需求都常無法滿足。阿嬤與她感情深厚,嬤孫仔相依過了很長一段歲月,阿公也非常疼她,光復前壞日子還沒到,光復後阿公過世,生活頓失所依,生活的壓力籠罩了廖瓊枝的童年,讓她萌生抬不起頭的卑微感。

廖瓊枝說,阿公阿嬤並不是第一次結婚。阿嬤廖黃氏蘭曾嫁過一次,先生死後,才嫁給阿公廖阿頭。
廖黃氏蘭生作溫婉柔淨樣,但出身貧寒;以前人家生養不來,常把女兒送給別人收養,廖黃氏蘭被分給了有錢人家,先人曾是清朝官吏,家境不惡,廖黃氏蘭被收做養女,其實就是下女,平時煮飯洗衣粗活不斷,偶有洗不潔淨的衣衫被發現,必是一頓討打;過年過節炊煮大菜,輪不到享用,大灶剛炊好的甜粿只能偷撕點粿角來吃。

廖黃氏蘭出生的年代,民間仍流行纏足陋習,一九00年日本總督府呼籲放足,成立「天然足會」,一九一五年禁止纏足,出生的女囝才得以免除這戕害女性身心的束縛。廖黃氏蘭幼時仍纏足,後來「放腳」,但腳心腳背已變形蜷曲,幼時廖瓊枝常看見阿嬤脫下鞋洗腳的模樣,宛若「芋粿蹺」一樣。廖瓊枝留存的阿嬤遺像,還看得到那尖縮的小腳。

廖黃氏蘭嫁給廖阿頭後並未生下一男半女,廖瓊枝的阿姨廖阿儉、母親廖珠桂也是分養來的,所以都叫阿嬤為「姨」而不是「媽媽」。廖珠桂落海死亡時,廖阿儉已出嫁,住在台北艋舺;廖阿頭正好幾天前跌落水溝,腳潰爛,躺在床上。鄰人來報廖珠桂的死訊時,廖黃氏蘭當場雙腿一軟,整個人癱在地上,嚎啕痛哭。

為了便於分擔父母照顧孫女的辛勞,廖瓊枝的阿姨廖阿儉接父母到艋舺照應。辦完喪事,廖瓊枝與阿嬤搬到艋舺西昌街;阿公仍留在基隆廟口做生意,理由是,基隆做久了,「客面」較熟。阿公退了磚仔角厝,搬到聖王公廟邊沿街搭蓋的鐵皮屋租賃,逢周末假日才回艋舺與家人團聚。阿嬤在艋舺幫傭洗衣貼補家用,洗衣時,就把襁褓中的廖瓊枝揹在背上。

那時,阿公阿嬤已是六十上下年紀,阿嬤用船公司賠償金辦完喪事的餘額,收養了一個十七歲的女孩,廖瓊枝稱她阿嬸──廖阿春。阿嬤的想法是,萬一兩個老人不在了,還有人可以繼續照顧廖瓊枝。

阿嬸身形瘦弱,聽說也是窮苦人家,父親嗜賭,沒錢養家,就把女兒出賣。廖阿春初到廖家,因為身體不好,阿嬤費了一番心血調養,未料十八歲那年,她就偷跑;後來身上發了一些奇怪的疹子,才回頭找阿嬤幫她醫治。廖瓊枝說,阿嬤生氣看破不想認了,是阿姨勸說,才又留了下來。等阿姨身體較好,她又說要跟一個阿叔結婚,阿嬤說不行,分進來就是要傳廖家香火,除非男方願意入贅。就這樣,阿嬸、阿叔結婚,兩人算來都入了廖家。

但阿嬸、阿叔心中可能不這麼想,結婚不久,兩人就「相穮走」。廖瓊枝印象很深,她說,她七歲左右,那天晚上,阿嬤一直哭,哭了很久,她迷迷糊糊醒來,坐在門口埕,對著阿嬤說「姨仔、姨仔,你免哭啦,阿春仔明早就會轉來啦。」結果天一亮,阿叔阿嬸真的回來了。

阿叔平日拉牛車載貨維生,那天清早幫人拉牛車,從車頂跌下來,雙腿不能動。問神明指示,神明說「犯了公媽女陰」,阿叔阿嬸趕回到艋舺向廖瓊枝母親廖珠桂靈位燒香道歉,又請了符仔仙唸咒,對著腳畫得「花漉漉」一片,點香拜拜,阿叔的腳才好起來。

廖瓊枝說,她叫阿嬤「姨仔」就是被阿母附身啦!神明說犯公媽「女陰」就是指她母親,她母親懲罰了阿叔阿嬸不守承諾。不過這次事件後不久,阿叔阿嬸還是又跑了。
31 2 3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