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
旅人的食材曆

旅人的食材曆

  • 作者:洪震宇
  • 出版日期:2010/10/01
內容連載 頁數 4/7

礁溪絲瓜好溫潤
如果說春天要嚐大地甦醒的根莖作物,夏天則要品味清涼去火的瓜類。小暑大暑,天氣越熱,瓜越熟越甜,農諺說「五月瓠、六月瓜」,貼切形容此時該吃各種瓜類,從瓠瓜、絲瓜、南瓜到苦瓜,還有西瓜、哈密瓜,真是瓜瓜相連到天邊。

瓜跟落花生一樣,是農村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陳冠學在《田園之秋》說,不管世界怎樣地改變,寧願守著過去老傳統,種田,養牛養狗養貓養雞,種稻種地瓜花生芝麻與玉米,屋角籬邊總有瓜、豆開花結實,大概是菜瓜、瓠瓜與皇帝豆。

這種生活跟兩千多年前《詩經》歌詠的農村文化一脈相承,四時而作。夏天時序要吃瓜,《詩經》寫著:「七月食瓜,八月斷壺」、「南有木,甘瓠累之。」瓠瓜成熟未摘取,老了就變成葫蘆,還是要趁熟吃其甘味。

客語的絲瓜發音聽起來像「瘦瓜」,但絲瓜一點都不瘦,削皮切片後,用小火燜煮,口感多汁多水又柔嫩飽滿。鍾鐵民在〈菜瓜布〉這篇短文說,絲瓜料理不加水最清甜,聽說下莊人煮菜瓜是放水的,所以美濃地區形容東西多得可以盡情享用時,有歇後語說:「下莊嬤煮菜瓜有吃水了!」

台灣的礁溪溫泉絲瓜與澎湖絲瓜,是最特別、又能大口吃水享用的夏季獻禮。

有一次到礁溪,車上跟交通小巴士司機聊天,他提到礁溪絲瓜清炒又甜又不易變黑的特質,跟家鄉具有礦物質的溫泉水有關,我說那不就跟溫泉空心菜一樣,司機說種絲瓜比種空心菜更省空間,而且不需要太花時間照顧,說著說著,他索性載我們到他老家看看溫泉絲瓜。

他開車穿越田間小路,幾經轉折後,到了田邊小路的盡頭,只見眼前一條條筆直巨大的瘦長絲瓜,像吊單槓一樣從棚架上懸掛下來,每個絲瓜尾端還掛著一罐伯朗咖啡,這是要讓它們的身形更筆直挺拔,不會彎彎曲曲影響賣相。

司機大哥說他已住在鎮上,這裡是想泡湯時就跑來棚架旁的浴室洗溫泉,順便看看絲瓜成長進度。過去曾在台北開公車的大哥說,他們礁溪人打開水龍頭,都是流出溫泉水,讓他一直以為自來水都是熱的,一直到台北生活,才知道熱水是需要瓦斯,還要付錢。

離開前,司機大哥摘了好幾條絲瓜給我們,還把浴室鑰匙掛在門上,他說只要我們想泡湯,就自行來此開門、放水,想吃絲瓜就自己摘。不過這個泡湯妙地實在很難找,而那一排排壯觀的翠綠絲瓜則更難忘。

我在宜蘭羅東吃過最有創意的絲瓜料理,是在朋友擔任主廚的饗宴鐵板燒餐廳,主廚程智勇用母親菜園剛摘下的絲瓜,切成圓圓的薄片,再撒上鹽巴煎一下,圓片絲瓜上放上一小捲先燙好的紫蘇麵線,鹽巴激發的絲瓜甜味,加上紫蘇清香,非常清爽特別。

另一道他把宜蘭傳統小吃、用雞高湯熬成再炸過的糕渣做了創新的結合,將雞湯、鹽、雞蛋、絲瓜丁與甜蝦放在一起凝結成凍,再下鍋去炸,外酥內熱口感中,帶有絲瓜清香與蝦子甜味,很有意思。
7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