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媽媽的廚房菜

媽媽的廚房菜

My Mother’s Kitchen Diary

  • 作者:林麗琪
  • 出版日期:2010/12/30
內容連載 頁數 3/4

坐夜車回外婆家
從前每到大年初一的晚上,跟著媽媽一起回外婆家是小孩最期待的事。我們在宜蘭火車站搭八點多的平快夜車,站裡出現許多也要回娘家的人潮,在火車上玩撲克牌讓我們渡過漫漫的長夜,興奮的心情持續到凌晨才捨得睡覺。早晨六點多到了嘉義站,媽媽讓孩子們享用在地的早餐─虱目魚稀飯後,我們繼續搭乘客運,一番舟車勞頓後終於到了六腳鄉。下車後的二十五分鐘路程,小孩們以愉悅的心情連跑帶跳的回到媽媽的出生地─北圳。

外婆家是個以侯氏宗祠為中心的大宅院,住的全是媽媽的叔伯親戚,幾十戶的古老建築像座大迷宮任我們四處探險。閒逛時不時遇到鵝群、雞鴨和黑羊,我喜歡充滿鄉土味的牛舍,和低矮廚房以甘蔗皮、玉米心為燃料的炊煙氣息,雖然設備簡陋卻讓我甘之如飴,展現原始農村的知足景象。有時我隨著舅舅到農地裡玩耍,廣袤的嘉南平原上,種植著製糖的白甘蔗、稻米、小玉西瓜、花生、蘆筍等作物,雖然運送甘蔗的鐵道還在,載滿甘蔗行駛中的火車卻早已成為記憶中的影像。這裡一望無際的田野和宜蘭的鄉下呈現迥異的畫面,當初媽媽要嫁給爸爸時,大家都擔心宜蘭一邊靠山一邊靠海,要以什麼為生呢?

早餐的甘薯籤稀飯是我的最愛,接受過赤道陽光曝曬一整天的番薯籤,散發甘甜的香氣。有時外婆還會燜煮一大鍋的玉米或花生,就看這一季盛產什麼作物了。我們有時沿著甘蔗鐵道邊走邊玩,鎮上的一攤臭豆腐,是我們回外婆家不會錯過的美食之一。

【輕鬆煮稀飯食譜】
一杯米或是白米八分加糙米二分加六杯水,也可加地瓜,都可隨意搭配,電鍋放一杯水,不放蒸盤,電源開關跳起後,鍋蓋稍微開一個縫讓水份收乾一些,大概一個半小時後,就有一鍋好吃熱騰騰的稀飯了。煮稀飯約需1.5至2小時,好像很久,像媽媽通常利用時間去做運動、拔菜等等,等要吃的時候再燙個菜、煎個蛋,配上豆腐乳或是花生,就是一頓可口的早餐了。

大拜拜
以前每年一次農曆二月半的大拜拜,為祭祀開漳聖王的慶典,媽媽從好幾天前就準備採買食材,廟裡開始搭建拜拜和野台戲的棚子,賣棉花糖、烤香腸、烤魷魚、糖葫蘆、打彈珠台的攤販紛紛聚攏在廟埕邊。我家離廟近,總是最先知道這些令人興奮的訊息,歌仔戲還沒開演,各個攤位誘人的氛圍已讓我忍不住光顧好幾回,舔著麥芽糖包裹浸泡過的鳥梨糖葫蘆,酸酸甜甜的滋味依然令我記憶猶新,除了欣賞台上精彩的演出,我更喜歡到後台看演員的真實人生,像正在臉上勾勒眼線的藝人,依舊穿著戲服、畫著濃妝的媽媽正在哺乳,在一旁打盹的人,尤其小旦髮髻上閃亮亮的珠寶與流蘇的裝飾,大大滿足了小孩好奇的眼光,也是我人形塗鴉時的學習與參考依據。

鄉下人真是卯足了勁,歡迎來訪的客人,媽媽做的肉捲、棗餅與芋泥遠近馳名,傳統的家鄉料理令人回味無窮。

【芋泥食譜】
材料:芋頭600公克、油100克、蛋1個、紅油蔥少許、糖60公克、鹽少許和金棗丁5、6顆。
芋頭去皮切塊蒸過,蒸熟的芋頭趁熱壓成泥,加些豬油、紅油蔥、糖、鹽少許和金棗丁攪成泥,可用桿麵棍多攪幾下,整個芋泥會比較有彈性,傳統的作法是使用豬油,也可以改成一般的食用油。
4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