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民國三大文妖紀傳:傷心的祭壇

民國三大文妖紀傳:傷心的祭壇

  • 作者:張永久
  • 出版日期:2011/02/01
內容連載 頁數 1/3
第一章:翩翩少年逍遙游
一.留在故鄉的夢


一八八八年二月二十日,農曆正月初九,這個人出生在廣東省饒平縣浮演區大榕鋪村。

他的幼名叫張江流,學名張公室。後受達爾文「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進化論思想的影響,自己做主改名為張競生。
也許連他本人都沒有想到,一時率性而為所改的這個名字,會在中國紅極一時,製造出令人瞠目結舌的轟動效應,然而不幸的是,這種轟動效應更多卻是在萬人唾?中形成的。 民間傳說:正月初九為「天公節」,根據張競生個人考證,這個節日是紀念東漢黃巾起義領袖張角的,張角自稱「天公」,其弟分別稱「地公」、「人公」,張角雖然起義失敗,在民間依然有許多崇敬者,尤其廣東張姓,更是以與張角同宗為榮。

張競生身上的浪漫基因,很多是從他父親那裏繼承來的。

其父張致和,機靈聰慧,可惜少年失學,沒受過多少書本教育。但是他酷愛讀書,涉獵了不少歷史書籍以及《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東周列國傳》等名著。

廣東沿海一帶,許多家庭與東南亞華僑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張競生的家庭也不例外,他的母親就是新加坡一個華僑的女兒。
張競生出生後不久,外公病逝,他的父親去了一趟新加坡,想去繼承岳父的銀業生意,父親做了沒多久,便鎩羽而歸,以其父的浪漫性格來看,他實在是不太適合商人這個職業。

好在岳父多年經商,有些積蓄,張父回鄉時帶回了一筆銀子,使得本來就是殷實之家的張家,家境變得更加寬裕。 張姓在饒平縣是個大姓,但其他姓氏也有很強大的,彼此之間的經常宗族械鬥,成為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據清地方史志記載,械鬥風在嶺南尤其劇烈,人們在總結粵人的諸多愛好時列舉了如下幾條:「好飲食,好財貨,好納妾,好拜鬼神,好械鬥」。其中「好械鬥」這條血腥的「愛好」,提起來便讓人觸目驚心。

械鬥一般以本宗族男子為主要力量,有時候,也招募打手,名為「雇鳥」。招募「雇鳥」後須簽訂生死文書,內容為「某某雇地鳥若干隻,鳥糧每日三百文,如鳥飛不歸,議定每只一千文,聽天無悔!」另外,由於「雇鳥」在械鬥中有可能發生受傷等情況,雙方還會約定,根據傷情輕重,一次性發給傷者撫恤金若干。 張競生的父親,當年就是村子裏械鬥中的勇猛一員。據張競生回憶,父親的後脖頸處,有一顆槍彈留下的疤痕,遇到陰雨天就會隱隱疼痛,為防備傷痛復發,他的父親終生再也不吃公雞。 在饒平縣,張姓與楊姓是世仇。起因很簡單:張姓農田的灌溉水渠,一從楊姓的地盤上經過,楊姓便經常將水渠扒開一條口子偷水,更有甚者,乃至破壞整條水渠。由此,兩大宗族發生了數次大械鬥。

張競生的記憶裏,始終殘存著幼年械鬥時的淒慘場景。清早起床,院子裏響起咚咚的腳步聲,有人慌亂地跑來,報告讓人心悸的消息,又有人被對方的槍彈擊中了,傷者是張競生的一個堂兄,平時為人溫順謙和,被一種奇異的力量捲入械鬥,如今躺在床上奄奄一息。張競生看見父親眼淚汪汪的,兩眼望著蒼天發呆,四周一片唏噓聲……張競生的童年,就是在這麼一種時刻預備、如臨大敵的緊張氣氛中度過的。

儘管時有野蠻的械鬥發生,但是張競生對童年的故鄉仍然有著無窮無盡的懷念。若干年後,他寫作隨筆集《浮生漫談》,談及他對童年故鄉的感情:「我生長於四周美麗偉大的叢山中,自少就養成喜愛山河的生活,養成了愛好大自然的性格。我只知雲霧在山巒的飄揚,林木中的靜穆。我就是這樣自然的兒童,奔放不受拘束的天然兒童。自少養成了放縱自由的脾氣,只愛自然的風光,憎惡世俗的束縛。」
31 2 3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