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自然生態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2
五百年的孤寂──聖芭芭拉大教堂
因為銀礦礦脈的發現,讓庫特納霍拉得以在十三世紀一躍成為歐洲的金融重鎮。今日的庫特納霍拉,雖然因為銀礦的枯竭而不復當年的繁華,但是自從捷克於1990年大力擺脫共產社會的陰影邁向自由民主之後,觀光事業又開始為此地帶來繁榮。今天觀光客們來到此地旅遊一定會參觀聖芭芭拉大教堂,這座已經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大教堂是由著名的建築師楊‧帕列馹於1388年設計監工,他的父親就是布拉格最著名的聖維特大教堂與卡爾大橋的建築師彼得‧帕列馹。但是聖芭芭拉大教堂的施工過程卻因為戰亂等因素而被迫多次中斷,一直拖延到1482年才由雷伊塞克和雷伊特予以復工;未料從1588年到1884年工事再度陷入停擺,整座大教堂一直到1905年才全部竣工。

雷伊塞克的其他著名建築作品還有布拉格火藥塔,他為聖芭芭拉大教堂設計了主祭壇上方的穹頂,其他的三分之二則由繼任者雷伊特所負責。當我們進入教堂仰頭觀賞,很容易就可以分辨出兩者風格的差異──雷伊塞克走的是精緻路線,雷伊特則偏好雄渾的架構。雷伊特還有一件著名的作品,就是布拉格城堡區內舊皇宮的伏拉第斯拉夫大廳,凡是到過這座大廳的遊客一定對這座長60公尺、寬16公尺、高12公尺的大廳印象十分深刻,因為雷伊特混合運用了晚期哥德式和早期文藝復興式風格來架構妝點這座全歐洲最大單一構造廳體的穹頂。

聖芭芭拉大教堂西側大門入口附近的牆壁上還有十五世紀的壁畫原蹟,和一般教堂最大的不同點在於主角是當年負責鑄造錢幣的工匠,而不是常見的《聖經》人物。大教堂內還有十八世紀所雕刻的銀礦工塑像,細心的訪客會問:為何身著灰白色工作服的銀礦工腰際以下還披掛著一條棕黑色的布?其實那是皮革,因為當時的採礦技術全靠人和動物的勞動力,礦坑十分窄小,有些直立坑也僅能容一人通過,所以這些辛苦的礦工們幾乎都是以「溜滑梯」的方式深入地下的礦場,採到銀礦之後才又費力地爬回地面,礦工們披掛皮革是為了避免褲子在滑下礦坑的過程當中磨損。

近年來在庫特納霍拉鄰近的賽德列茨還有一座吸引了許多遊客的新景點──「人骨教堂」,就在全聖修道院墓園的正下方。1278年,賽德列茨的西妥會修道院院長殷德利希受鐵金國王歐塔卡二世指派前往聖地耶路撒冷,他回來時帶了一把聖地的土壤,並且將之撒在修道院的墓園中,消息傳出之後此地很快地就變成了中歐權貴們身後最希望的埋葬之處。1511年,一位半盲的修道士把十四世紀黑死病以及十五世紀初胡斯戰爭時遭到遺棄的骨骸堆放於修道院當中。修道院在1870年又被桑提尼改建成現在的巴洛克式建築,而後來買下這座教堂的許瓦岑貝爾格家族,聘請František Rint木雕家設計,將這些堆積如山的四萬具枯骨徹底消毒之後,做成教堂的裝飾。現在的「人骨教堂」遊客如織,大概也是衝勁十足的鐵金國王歐塔卡二世始料未及的吧!
21 2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