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
內容連載 頁數 4/4

◎磨練內在智慧探測能力

「斷」和「捨」都是doing,就是行動,action。不斷重複doing之後,就會來到感覺的世界,being,也就是狀態。行動在思考的同時進行,不過我認為從思考轉移到感覺的狀態,是斷捨離過程中的轉捩點。可以做到這一步的話,後面就輕鬆了。

舉例來說,倘若身心都很健康,想吃的時候盡量吃沒問題。因為身體的探測機能正常,了解身體需求的量。就某種意義來說,斷捨離的目標就是這種狀態。然而要是不健康,或是身體出了什麼差錯的話,這種機能就無法正常運作。比方說壓力導致吃太多、喝太多、只吃同一種東西。本來食物本身並沒有好壞,但媒體經常會用「要讓血流順暢就靠這個」、「造成阻礙的是這個」這種形式來看待食物,但是真正的問題其實在於吃法和用量。不是對身體好就可以光吃同一種東西,也不是因為對身體不好就乾脆完全不碰那種食物。我們經常不由自主地會從物品的外在判斷好壞,就算是食物,原本也都是生命。一塊餅乾也是靠小麥、奶油等等,來自動植物的生生不息而存在。如果用「這種食物不好」的角度來看待任何東西,我認為都不合理。大多時候,其實是自己的攝取方式出了問題。

「自己的探測能力出錯了」,這句話可以同時對物品和自己說,因為物品本身並沒有什麼不好,單純是因為自己的錯誤判斷,導致物品堆積、行動困難。斷捨離,也是磨練這種探測能力的技術,瑜伽稱這種探測能力為「內在智慧」。過量收取多餘的物品會讓內在智慧駑鈍,於是必須加以「發掘」。將家中「不需要、不恰當、不舒適」的東西更換為「需要、恰當、舒適」,進而精練。畢竟丟掉家裡的一個垃圾,就能磨練內在智慧,所以無論是食物還是居住環境,都能靠自己的判斷來維持正確而舒適愉快的狀態,不需要仰賴外界情報。
4上一頁 1 2 3 4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