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
曠世絕響

曠世絕響

  • 作者:岳南
  • 出版日期:2011/12/12
內容連載 頁數 1/3
無頭小鴨浮水而來
一切準備妥當,當天夜裡十一點開始抽水。

潛水泵發著「隆隆」響聲轉動起來,一股股清水順著八公尺長的管道噴射而出,緩緩流入山崗下的溝渠。考古人員或蹲或站地聚集在墓坑周圍,與圍觀的近千名觀眾一同盯著水面變化,渴望奇跡儘快出現。

水位在緩緩下降,眾人的注意力越發集中。突然,看上去平緩無波的西室「咕嚕」一聲輕微的響動,從水下冒出了一個黑紅色的枕頭一樣的物體。「有東西!」人群中有人喊了起來。

「是一隻鴨子。」又有人喊道。
眾人循聲望去,只見這個形同枕頭又好像一隻鴨子的器物,正隨著抽水泵的吸力,緩緩向北移動。當要抵達坑壁時,考古人員才發現確是一隻「無頭小鴨」,待打撈上來仔細觀察,方知是一個木製漆盒。與一般漆盒不同的是,這只漆盒整體被雕成鴨子形,周身髹黑漆,繪羽毛紋飾,腹內中空,靠近頸部有一圓形榫眼,眼內兩邊各有一凹槽,由此可知還有一個頭插入其上,形成了一個極富藝術特色的「鴨形盒」。不過,此時考古人員拿在手中的「鴨子」,只有鴨身沒有鴨頭,究其原因,沒人能說得清楚,只好作為懸疑暫時擱置。想不到兩天之後,室內清理人員陳恒樹、陳善鈺、張華珍、李苓等人在清理西室浮起的二號木棺時,從棺內清理出了一個有頸彩繪漆木鴨頭,當時就有人聯想到這個「無頭小鴨」,將二者一拼對,鴨頭頸部兩個凹槽正好插入盒身內,轉動一下方向,鴨頭即被拴卡在盒體內,形成了一隻完美精緻的小鴨子。

這個時候大家才明白,二號棺出水時,棺蓋與棺身早已分崩離析,棺身側翻,小鴨子也隨之身首分離,鴨身落入水中,鴨頭仍在棺內。落水的鴨身因缺失頭部,水從頸部灌入腹中沉沒。當潛水泵抽水後,鴨身受吸力的作用在水底擺動翻滾,最後浮出了水面,重返人間大地。這是考古人員除棺槨之外在墓坑中直接提取的第一件珍貴文物,也是命運之神拋出的一把神祕鑰匙,後來的許多重大隱祕將由這把小小鑰匙予以開啟,只是當時的考古人員尚未意識到。

不久,這件文物在工地現場舉辦的一個小型展覽中展出,所標的器名是「鴨形盒」。一直關心支持發掘的雷修所政委李長信看後,對此物的工藝水準讚不絕口,並當場問譚維四:「這麼精美的一件藝術品,為什麼要起個鴨形盒的名字,是不是當年就這麼叫?」

譚維四回答道:「這件器物當年叫什麼名字,器身上沒有鐫刻文字,也沒有文獻可考,這個名字不是它的本名,而是我們給它定的。根據田野考古常規,古籍或此前出土物已有依據者從之,古籍或此前出土物無據又無法知其本名者,以其器形來命名。因為這件器物外形很像一隻鴨子,所以就叫鴨形盒了。」

李長信聽罷,輕輕搖了搖頭說:「這個名稱不夠雅致,而且依我看它的外形不像鴨子,更像一隻鴛鴦。鴛鴦是中國老百姓所熟悉和喜歡的一種吉祥鳥,為何不叫它鴛鴦形盒呢?這樣又雅致、又吉祥、還更接近實物。」

譚維四一聽,愣了一下,再細看此物,覺得確實像一隻鴛鴦,遂驚喜地對李長通道:「你說得有道理,真不愧是政治委員呵,既有政治敏感,又有文化水準,我與其他的同志商量一下,看要不要改過來。」

當天,譚維四與其他考古人員接受了李長信的建議,修改了標籤及各種記錄上的稱謂,改為「鴛鴦形漆盒」。按照考古業內規定,凡已經上記錄的器物不能輕易更換名稱,此次更名,是整個發掘過程中唯一的一次例外。可見李長信所言,的確是點準了考古學家們的穴位,而作為考古工作者,在這件器物的命名問題上所表現出的胸襟,也令世人為之敬佩。一九九三年十二月二十日,中國國家郵電部向全球發行的一套《中國古代漆器》特種郵票,其中有一枚就採用了這只鴛鴦形漆盒圖案,名稱為「戰國.彩繪樂舞鴛鴦形盒」。從此,這件器物高貴典雅的名字走向了世界。

當然,鴛鴦漆盒之所以被郵電部選中,除了年代久遠和精美別致的工藝造型外,更重要的還在於器身腹部那兩幅「彩繪樂舞」的圖案,正是這兩幅圖案所具有深刻的文化內涵和暗含的玄機奧祕,才使後來的譚維四等考古人員在冥思苦索之後,終於找到了破譯出土編鐘演奏的密碼,從而使湮沒了兩千多年的音樂之門訇然洞開。──這是後話,暫且不表。
31 2 3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