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
也無風雨也無晴

也無風雨也無晴

  • 作者:沈昌文
  • 出版日期:2012/01/10
內容連載 頁數 1/3
第五章
五朵金花


《讀書》初創,即已聲名鵲起。主持人都是名流,前面已一一表過。然而,奇怪的是,主持人以下,卻都是文化程度不高的小人物。這些小人物,後來很多也都文明昭著,但當年畢竟是小人物。

說這些小人物文化程度不高,不確。準確地說,應是學歷不高。這是那個年頭的特色。在「偉大領袖」指示的光輝照耀下,眾多青年無法上學,初中畢業即已上山下鄉。所以在改革開放剛起步的那些年頭要招員工,要招有高學歷的青年實在很難。

三聯書店特別是《讀書》雜誌的這些激進青年,後來名聲大噪,人稱「五朵金花」。她們都是女性,因謂。
「五朵金花」中的第一朵自然是董秀玉。她不是「知青」,情況與上述有所不同。她是一九五三年人民出版社從上海找來的校對員。她初中畢業後在上海中蘇友好大廈任那時的蘇聯展覽解說員,展覽結束後,其中不少解說員來北京工作,董是其中年齡最小的一個。但是此人從小出手不凡,在當年的出版部門中,她最能幹,而且大有當今所說的「女強人」的風範。所謂「女強人」也者,即不甘低男士一頭,凡事必須勝過那些屁男人。我寫過小文表彰過她在某年一起勞動時,男士挑擔一百斤,已稱英雄(我這男士只能挑六七十斤),她忿然而起,挑一百二十斤健步而行,於是眾人拜服,其中自然少不了鄙人這一「小男人」。

董秀玉調《讀書》,我曾出過力,但也只是向范公誇讚其人而已。以後在《讀書》,我想她文化水平不夠,不料她十分勝任。尤其是聯絡作者。比如錢鍾書、楊絳夫婦,對「三聯」始終只信她一人。個中奧妙,我亦不知,在旁盛讚而已。

另一朵「金花」吳彬,吳祖光老先生外甥女(外傳「姪女」,誤。吳彬從母姓,所以姓吳。)。吳祖光先生是范用好友,介紹來此。她是典型的「知青」,初中畢業即去雲南插隊,以後在北京當油漆工人。她從小在文人圈子中長大,出去組稿,凡屬北京文化圈子中的老人,她往往稱叔叔、阿姨,因為都是舊識。僅只如此,還以為她只是靠人際關係才在《讀書》生根發芽的。非也!我曾為一事驚嘆她讀書之多。我多年在北京閒逛,往往見到一些著名的舊宅,上面寫著「某某公府」,知是清代名人的府第。以後見面問吳彬,這某公是誰,她必定立即滔滔不絕地告我這位清代大官姓名為何,官居何職,有何功過大事,根本不用回去查書,即可倒背如流,如數家珍,令我嘆服!

至於另一位「金花」趙麗雅,更是奇人。她開過卡車,做過小販,後來考入《讀書》雜誌。其人身材矮小,訥於言談,初識之時,必定漠然對之。時間越長,發現其人深度越甚。我至今奇怪,一個如此小女子,自學出身,竟然學得如此深入。究竟如何深入,以我淺學,表達也難,大家只要翻讀她以筆名「揚之水」發表的眾多學術論著即知。一個人靠自學而得如此成就,大概是中國學術史上的一個奇蹟。由此不能不說,毛澤東的「上山下鄉」政策,其實一點沒有扼殺中國文化,反而大大有助於如揚之水之類文壇明珠的迅速成長。

奇怪的是,趙麗雅在《讀書》編輯部不出聲色。能為人所不及的,只是她善於與某些位學有素養的學人打交道,為人所不及。因為她在學術上易為人瞭解,善於相處。最瞭解她的是張中行先生。他為此寫了專文,推介趙女士,我看後大驚失色,因為從來沒想到,旁邊這一開卡車出身的自學青年,竟有如此功力。

還有兩朵「金花」是楊麗華、賈寶蘭。這兩位有高學歷,楊女士可能還是碩士。她們來得較晚,而且因學有專長,關注面較狹,瞭解她們的人不多。但她們也都為《讀書》作了不少貢獻,稱之為「金花」而無愧。

說起《讀書》,大家都太注意女性的成就,其實除了「金花」外,還可注意一下「鋼球」。我指的是王焱。王君也是自學出身,當過巴士的售票員。他自己報名投考而來。進入《讀書》未久,即以學術見長。所以,沒過多少年,我即申報他為《讀書》編輯部主任。他凡事均可從學理上申說,實在高我一等。他與趙麗雅,後來都因學術成就顯赫,由自學青年而成學術教授了。

除了上述各位,來過《讀書》的「知青」尚多,恕不一一細說。
31 2 3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