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五社聯合書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7
聖誕節音樂會表演──把孩子當作一個獨立個體而尊重

文:
聖誕節的前一個周末,學校的音樂老師喬瑟太太安排了一個表演。活動,為即將到來的聖誕佳節增添不少氣氛。

表演的場地是在當地的高中禮堂,老師還特別叮嚀學生們要打扮一番,看來是場正式的表演。當我們進入高中裡正疑惑著怎麼沒看到多少人時,一踏入會場就發現裡面已坐了滿滿的家長,而許多小朋友也已站上舞台開始排列表演隊形。

當我們坐在裡面看表演時,讓我聯想到女兒們在台灣就讀的幼稚園。他們每學期末都會安排一場英語話劇成果發表會,從幼幼班到大班的孩子,每個人都能上台表演。現在禮堂裡的情形就和當時幼稚園的發表會一模一樣:裡面坐滿了許多家長和小孩,一群家長聚集在前面準備拍照,看表演時也不時參雜著小小孩講話和哭泣的聲音。

亘亘說她們在音樂課時有練習樂器,但很簡單,只要看到符號就搖一下,所以只有練習幾次而已。看她們兩姐妹一副「安啦!」的模樣,我們想那就船到橋頭自然直吧!

直到了表演當天,我才相信她們在學校真的沒啥練習吧!因為表演的雜亂無章,許多孩子在台上跟著老師比動作時雙手根本是亂揮舞。回想之前在台灣幼稚園的發表會幾乎都演練一兩個月。相較之下,這場音樂會就顯得訓練不足。不過由於這裡只有一位音樂老師訓練所有年級的學生,受限於上課時間與體力,能達到這樣的結果已經很不錯了。不過我不禁在想,這或許也是民族性的不同吧!台灣人多半會一直重複練習到完美才上台,這裡則較注重讓學生有一個上台表演的機會,開心就好。

表演結束時,每個父母都到後台出口去接孩子,這時我發現幾乎每個美國家長見到孩子的第一句話都是:「我很為你感到驕傲!(I am so proudof you!)」,並且外加個大擁抱。

當我們擁抱著女兒們說:「妳好棒!」時,面對周圍此起彼落的「我很為你感到驕傲!」的話語,我們似乎顯得拘束多了!這時我才發現,我們東方的家庭很少會說出「我很為你感到驕傲!」之類的話語,我們通常會說:「妳表現得真好!」之類的,但這兩句話所展現的強度是不一樣的。或許是因為語言習慣不同的關係,但我發現美國人誇獎孩子時,很常將這句話掛在嘴上。不管是表演或競賽結束時,或者是畢業或結婚時,美國父母在這方面都很大方不吝嗇的誇獎孩子。當孩子知道父母為他感到驕傲時,所受到的肯定無疑的大過其他的讚美!

記得有一次,如如的好友澄澄邀請我們去聽她與姐姐夢夢的小提琴發表會時,夢夢演奏了一曲高難度的曲子,而且是全場唯一一個與老師合奏的孩子,她完美的演出獲得了滿堂喝采,大家對這個只有五年級的東方小女生精彩無誤的演奏深感佩服。會後,有好幾位同樣是帶孩子來發表的父母,主動走過來與夢夢握手,並且稱讚她的好表現。小女孩靦腆的笑了笑,點點頭說:「Thank you !」

許多美國人對於稱讚別人一點都不吝嗇,尤其對象是小孩子,他們覺得表現好的孩子就應該獲得該有的讚美,即使這個孩子他並不認識。想像你平時參加孩子的才藝表演或發表會時,看到有其他孩子表現得很好,你想誇獎他時,你會怎麼作?

在台灣,大家通常會主動和那個孩子的父母攀談,並對他說:「你的孩子表演的真好」之類的,然後再「順便」對孩子說「你很棒!」之類的話語。但在這裡,讓我感到很特別的是,美國人稱讚孩子時,大多只對孩子說話,而且有時候說完就走了,期間與孩子的父母連打聲招呼都沒有。或許以東方人的眼光來看似乎太不尊重父母,但對他們而言,最主要是要讓孩子知道他表現得很好,他稱讚的對象是孩子本人,和父母並沒有關係。

仔細一想,我們的作法是否孩子較像是附屬在父母之下的?比較像是:「哇!你的孩子表現得真好,代表你教得好!」但在這裡,孩子的表現是孩子的,稱讚當然也是歸孩子。這種把孩子當作一個獨立的個體來尊重與對待,我在美國時常感受到,並且一次又一次的衝擊了我。

回想從前在台灣時,曾有一個朋友向我抱怨,有一次孩子的外婆去世了,她請孩子到學校請問喪假總共有幾天時,學校裡負責處理請假手續的職員以很不耐煩的口氣告誡她的孩子說:「小孩子不要老是想要請假,事情辦完就好了,不要請太多假。」這位職員還將這段話重複說了許多遍,最後還是沒告訴孩子他的「權益」共能請幾天假,讓她那個平時脾氣很好的孩子氣紅了臉。

每次想到這件事時就讓我不禁反思,有時教育人員或者是父母習慣處在管教孩子的位置上,卻忽略了對孩子的尊重。「尊重」並不是指作什麼事都要先問過孩子的意見或意願,「尊重」也不代表就是向孩子低聲下氣,「尊重」只是對待孩子如同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一個人,而不是成人旁邊的一個附屬品。

如果我們的下一代在他的成長學習過程從周圍的成人之間感受不到尊重時,你又怎能期待他長大成人時能夠成為一個尊重他人且謙恭有禮的人呢?
71 2 3 4 5 6 7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