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檢定展_獨家特談
內容連載 頁數 1/4
當代舞蹈看起來像什麼?

「給我驚喜!」是當代舞蹈最好的座右銘。

大膽嘗試,讓舞蹈回歸身體本身
當代舞蹈的革新之一,顯然在於舞台表演形式的多樣化,從演出長度、服裝、布景,什麼都可以大膽去做,幾乎允許任何嘗試,每一樣似乎都是新創意,或者是重新再創造,一切就發生在此時此刻。

在舞台上走動,可以光著腳,或者穿軟鞋、高跟鞋、厚底高跟馬靴,有時難免會穿硬鞋。至於服裝就更可全盤改變了,繼芭蕾舞蓬蓬裙之後,穿的是緊身連身舞衣,目前當道的則有牛仔褲、內衣、吊帶褲、套裝、晚禮服(或結婚禮服)、運動服、設計師服裝、螢光效果服裝,還有⋯⋯什麼都不穿。

這些改變讓舞蹈回歸身體本身,結束了講究舞者身體一致性的時代,即使有些當代編舞家並非出於刻意,仍然聘用具備典型舞者外型的表演者,但我們終於可以在舞台上看到各種組合:身材高大跟體型胖碩的人、矮個兒跟高個兒、黑人跟白人、非洲人跟亞洲人、很年輕與很年長、明星跟無名小卒、專業舞者跟初學者。

想像奔馳,界線不復存在
在當代舞蹈的領域,界線不復存在。於是芭蕾舞團的思考形式不再是絕對,一切任憑想像,從極簡的獨舞,到集結百來位參與者在非制式表演空間演出的群舞都行;如果資源不足,也可以編雙人舞、三人舞;某些明星級的編舞家擁有自己的舞團,編制達二十多人。

可以找一群業餘舞者、一組管弦樂團、各種禽鳥、小朋友、地方銅管樂隊、演員、鋼琴家、運動員,或者編舞家的媽媽(和爸爸)一起上台演出,當代舞蹈已經不再有任何顧忌。同樣的,你可以看到舞台上大玩性別組合,女跟男、女跟女、男跟男,以及男男女女的混雜組合;有人戴假髮,有人穿上軀體變形的服裝,每個人看舞的感覺都騷亂不安、難以確定,怎麼解讀就憑個人心情。誰說(當代)舞蹈是無性的呢?

一旦演出落幕,觀眾還能保有舞台布景與裝置的多樣體驗:康乃馨花海,綠油油的草坪,水池,岩石,紗巾,布料,防水帆布,旋轉木馬,大賣場,跑道,大型沙龍,毀壞的國宅,森林,泥炭地,充氣結構體,拳擊場,講台,一整排投影機或一整片煙霧瀰漫,成堆的椅子或桌子,安迪.沃荷署名的昂貴作品,美國藝術家羅柏.羅森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的攝影,法國藝術家法布里斯.伊貝的巨型昆蟲,西班牙藝術家米凱爾.巴塞洛(Miquel Barceló)帶來的陶土,或者是景觀藝術家安迪.高茲渥斯(Andy Goldsworthy)撿拾疊排的樹枝堆。

突破框架,舞出自己的結構
這些或多或少令人有點難以消受的呈現,無非是想讓舞蹈能繼續生存下去。有人選擇極簡主義,甚至一動也不動;有人擁護手勢的表達力量;有人喜歡玩對角線;有人熱愛地板動作。編舞家宛如狂熱的混音DJ,把嘻哈舞蹈、當代舞蹈和非洲舞蹈融合在一起;雜技演員將舞蹈帶向空中或頭頂上方;業餘運動員也來插一腳;傳統的雙人舞橋段,如果因應編舞需要,也可以轉變為三人舞或更多人的群舞。

請注意,當代舞蹈並非雜亂無章,它有自己的結構,而且幾乎每個作品都有。透過表面的混亂失序,編舞者努力創造出一種和諧;縱使某些創作粉碎一般的傳統慣例,但有時候,你甚至找不到比一場當代舞蹈表演更層次井然的演出了。

為了突破過去的框架,只要有可能,當代舞蹈會走出劇院表演。摩天大樓的屋頂、機場跑道、游泳池或足球場、廢棄工廠或時髦藝廊、翠綠的田園或礦場、博物館內或建築物正面、塞納河畔或杜勒麗花園、溜冰場或馬戲團帳篷,對勇於嘗試的創意人而言,這些地方都可以跳舞。此時此刻,誰知道是不是有人動腦筋想要到月球上跳雙人舞,穿連身太空衣在失重狀態大跳特跳!或者來一場海底的舞蹈之約⋯⋯重要的不是知道這些做法可不可行,而是在於很少有人會想這麼做。總之,套句尚.考克多(Jean Cocteau)對塞吉.狄亞基列夫(Serge de Diaghilev)說的一句名言:「給我驚喜!」這真是當代舞蹈最好的座右銘了。
41 2 3 4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