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五社聯合書展
經典。屈原 楚辭

經典。屈原 楚辭

  • 作者:傅錫壬
  • 出版日期:2012/12/01
內容連載 頁數 1/4
壹─
屈原的故事


三、初放漢北

屈原在二十幾歲時,已經展現出他的政治才華,加上他的知識廣博,記性又強,不僅善於策略的規畫和執行,又擅長於外交事務的折衝斡旋。所以很受到楚懷王的寵信,他身兼左徒和三閭大夫之職;左徒是朝廷命官,相當於左尹,地位僅次於令尹,有掌管及制定律令的責任,相當於現在的行政院副院長。而三閭大夫則是負責楚國貴族屈、景、昭三大姓的宗廟祭祀。

當楚懷王十一年(前三一八),屈原二十五歲左右,楚懷王為「縱約長」;戰國時期,諸國間的外交關係,大別為二:一是「合縱」(聯合六國的力量以抗秦),以蘇秦的主張為主;一為「連橫」(聯合六國的力量以事秦),以張儀的主張為主。而「縱約長」就是六國聯軍的統帥。

當時,楚國的外交政策與屈原的看法是一致的,即如《史記.屈原列傳》所說:

屈原在朝時能與君王圖議國家大事,並且發號施令;出國時又能接待賓客,應對諸侯,懷王對他十分信任。

這段時間應該是屈原在仕途上最為平順的時期。

楚懷王十二年(前三一七),秦國擴張勢力,意圖吞併天下,此時屈原正奉命出使齊國,締結共同防禦協定,完成了一次成功的外交任務。顯然,屈原的才華與顯赫的功勞,引起了朝廷中一些同事,像上官大夫和靳尚等人的猜忌。

有一回,屈原奉懷王之命草擬憲令,連草稿都還沒寫好,上官大夫就搶著要看內容,屈原當然不會同意。於是上官大夫老羞成怒,就跑到懷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惡毒地造謠:

懷王使屈原起草憲令,這是朝臣皆知的事。每有一章法令提出,屈原總是自誇是他的功勞。說:「除了屈原,誰有如此功力!」

懷王聽了十分惱怒,就開始漸漸疏遠屈原,屈原雖然一再辯白,還寫了一篇〔惜誦〕以表明心跡,前兩句的大意是說:

只因貪圖忠諫而招致斥責,總想發洩悲憤且抒散心情。
倘若我說的話不由忠信,我願指蒼天作為平正。

可是懷王對他的誤解已深,故意裝聾不聞。這件事大概發生在楚懷王十四年(前三一五)左右,屈原才二十八歲。

屈原被疏遠後,心情苦悶,時時徘徊在先王宗廟及祖先祠堂中散步,看著牆壁上畫的一幅幅天地山川間的神靈故事,以及古代聖賢的傳說,反而更引起他胸中的怨憤不平,天道豈真無常!他難以抑止激動的情緒,一連串問了一百七十多個問題,差不多都不是一般人能夠解釋的。這就完成了他作品中,最為詭譎神祕的詩篇〈天問〉。

秦惠王目睹楚國朝廷中,「親齊派」的勢力已日漸薄弱,於是又萌生了對六國的覬覦之心,以當時的情勢而言,秦惠王心裡明白,只要齊楚聯盟,是很難撼動六國的。所以首要之計,就是挑撥離間齊楚之間的感情。

當楚懷王十六年(前三一三),秦國的宰相張儀,假意離開秦國,帶了豐厚的禮物,進獻給楚懷王。也帶來了密函,內容大致說:

秦國最憎恨齊國,然而齊楚之間卻過從甚密,楚國若能和齊國斷交,秦國願意獻出商、於(今陜西商縣附近)二縣的土地六百里。

楚懷王個性本貪圖小利,竟然相信張儀的詭計,真的與齊國斷交了。楚國與齊國斷交後,以為從此可以得到秦國的友善對待,群臣們紛紛向懷王道賀,當時屈原被疏遠了,朝廷上只有陳軫一人抗顏直諫,認為齊楚的斷交,反而將更助長秦國的野心。可惜勢單力孤,懷王終究不為所動。

楚懷王派了使者到秦國去接收六百里的土地,張儀卻佯裝墜馬受傷,不見使者,整整拖了三個月不上朝。楚懷王心焦如焚,以為一定是自己與齊國斷交的態度不夠強硬,於是就再派了勇士宋遺,北上齊國羞辱齊王,齊王忍無可忍,折斷了齊楚締約的符節,改而與秦國結盟。

張儀一看計策已經成功,於是才接見楚國使者,說:「張儀和楚王的約定是六里,不是六百里。」楚國使者交涉不得要領,只得回報懷王。懷王聽後大怒,大肆興兵,準備攻打秦國。雖然陳軫再三勸阻,不可倉促用兵,可是懷王盛怒之下,已經失去理智,派大將屈率領十幾萬大軍攻伐秦國。

秦國早有準備,兩軍在丹、淅二水(丹陽,今歧江故城)附近展開激烈的肉搏戰,結果楚軍大敗,楚國的大將屈也被俘,士卒傷亡八萬多人,血流漂杵,極為慘烈。秦軍就此占領了楚國的漢中郡(今湖北西北部及陜西南部)。懷王孤注一擲,再次大舉兵力深入攻秦,又在藍田(今陜西藍田)潰不成軍。韓、魏二國乘虛偷襲楚國,兵臨鄧縣,迫使楚國倉皇撤軍。齊國當然也袖手旁觀,楚軍大困。這些事都發生在楚懷王十七年(前三一二)間。

到了楚懷王十八年(前三一一),秦國的外交政策,突然有了很大的轉變,主動提議歸還漢中地,並擬與楚國重修舊好。此時懷王怒氣未消,堅持說:

我不要秦國歸還土地,只想抓到張儀才甘心!

41 2 3 4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