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暑期閱讀
舊日時光

舊日時光

  • 作者:陳柔縉
  • 出版日期:2012/11/26
內容連載 頁數 1/1
森永牛奶糖怎麼來的?

森永牛奶糖小小黃黃的紙盒子,我們開了又開,掺著土黃甜汁的口水,流了又流,童年因而多了好幾分甜。但是,森永牛奶糖怎麼來的?為什麼盒子上面有一個天使?

身旁有許多東西,說起來,再熟不過,如一起長大的同學;問起來,卻又陌生如剛搬來的鄰居。許多老牌子就是這樣的東西。

森永牛奶糖誕生的隔年,即現身台灣,登台至今已超過九十年。

森永牛奶糖來自日本,文學一點,無妨說是孕生自陶窯。做出第一塊森永牛奶糖的森永太一郎出生佐賀的伊萬里,這裡正是日本著名陶瓷「有田燒」的窯區。太一郎的祖父原為首屈一指的陶磁商,但到父親一代,已然沒落。太一郎六歲失怙,母親再嫁,環境逼迫他十幾歲就拋頭在街頭,叫賣蒟蒻。

稍長,太一郎在別人的陶瓷店工作,為了銷售,前往美國,卻飽嚐失敗。有一天,坐在舊金山的公園長椅,飄落地面的一張小小牛奶糖包裝紙抓住了他的目光,靈光一閃,太一郎決定「就在日本賣這個!」此後十一年,太一郎一直留在美國學做蛋糕、麵包和糖果等等甜點。

十九世紀最後一年的八月十五日,太一郎帶著美國學來的烘焙技藝,在東京赤坂把「森永商店」的招牌掛起來。王永慶從小米店起步,國泰集團從小醬油廠開始蛻變;今日的大企業,昨天都是小店。森永也是一樣,最初的店面只有兩坪大。

森永最早賣的並非牛奶糖,而是一小丸一小丸的棉花糖。一九○四年,森永太一郎才把舊金山公園裡的靈光喚醒,開始製造牛奶糖。當時的包裝跟今天完全不同,即便最小的包裝,也有六十顆糖,而且用小罐子裝著。現在大家所熟悉的紙盒包裝,是逐漸修改來的,不是一次到位的設計。

森永的天使商標,則跟太一郎在美國成為虔誠的基督徒有關。一九○五年,太一郎描畫了一個可愛的天使,再加上自己名字Taichirou和姓氏Morinaga的英文縮寫字母「TM」,完成森永天使商標,陪伴幾代人成長。

「ミルクキヤラメル」〈牛奶糖〉的名稱則到一九一三年才啟用。一九一四年三月二十日,菊黃的小紙盒上,天使頭朝下,彷彿降臨人間;天使下方再印上「ミルクキヤラメル」〈牛奶糖〉的字樣,現在大家熟悉的森永牛奶糖的模樣,終於組裝完成。太一郎利用在東京上野公園舉辦的大正博覽會,擺了特賣店開賣,一小盒十錢,意外一炮而紅,從此進入大量生產。

一九一五年,越過東海,森永在台灣也賣力推銷牛奶糖起來,南北有七家經銷特約店。報紙開始刊登廣告,廣告中可看見分大小盒兩種包裝,大盒約名片大,即現在市售常見的包裝,一盒賣十錢。當年一份報紙八個版,一個月報費要六十錢,換算起來,買一盒森永牛奶糖,可買五天報紙,可見初來的森永牛奶糖比現在貴多了。

可別以為森永牛奶糖只是哄騙幼稚小童的塞嘴玩意兒,一九一五年森永牛奶糖的廣告,很明顯標示「煙草代用」,可以替代香煙。翻成現代白話說,嘴巴閒著無聊,要抽煙不如嚼牛奶糖。其中,也可以看出,初期森永不以兒童為靶,成人才是消費群主力。三○年代以後的廣告,推銷對象才轉向鎖定兒童。

森永太一郎本人平時更把「牛奶糖比酒還有營養」掛在嘴上。一九二七年,他來台灣遊覽視察時,在台北大酒樓蓬萊閣宴請一百五十位小賣商人,就徹底實踐信念,以牛奶糖代替了酒。

最早期的森永廣告還強調,常吃牛奶糖,可調和胃腸、咽喉舒暢、醫治身心疲勞、補充無窮精力。用現代的頭腦想,有點難解。

太一郎在台灣遊記中曾提到,他到了高高的阿里山上,發現一家台灣人開的店內,竟然有賣森永的糖果,台灣籍老闆的日語也很流利,讓他很感動。

戰前,森永產品深入台灣各角落,多少跟森永的廣告攻勢有關。從一九一五年到戰爭末期,森永不斷丟出嶄新的廣告推銷術,有直接推銷產品,也有很多俾益企業形象的做法。譬如到全台各地辦「森永日」,放免費電影;或者元旦過新年到台灣神社〈位於今圓山飯店〉參拜,拿一張十錢的牛奶巧克力包裝紙進台北火車站,可免費搭到圓山;也向全日本徵件,以森永牛奶糖的空盒製作藝術品,然後在台北最大的百貨公司「菊元」六樓開展覽,展出四百件,台灣兒童的作品有幾十件;與台北市政府、婦女組織到「圓山遊園地」〈今市立兒童育樂中心〉合辦母親節,讓兒童唱歌跳舞感謝媽媽,喊「媽媽萬歲」。

九十幾年來,數不清時代都翻滾幾圈了;從電影沒有聲音、出國只能坐船,到用電腦傳信、網路購物,許多老牌子被潮流吞噬,還存在的老牌子也多半換了名字或換了味道,森永牛奶糖卻依然一襲黃色樸素舊裝,讓大家還舔得到童年的甜,好像童年不曾飄遠,隨時呼喚即來。
11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