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閱讀日
美的漂泊,門外的困惑

美的漂泊,門外的困惑

  • 作者:莫非
  • 出版日期:2013/04/01
內容連載 頁數 2/2


以宗教背景或人物題材為主

通常文學小說裡,皆以人物性格的轉變和際遇為故事發展的主軸。一旦鎖定宗教人物和教會背景,特別有開大門,走大路的味道。在故事經營和鋪陳上,比較容易帶出信仰的層面和深度。

比如《大主教之死》(Death Comes for the Archbishop, Willa Cather),描寫兩位法國天主教神父被差派到新墨西哥州的一個教區,一路上所遇見的人和所發生的故事。故事中每一個危機,都有一個信仰的經歷,但說得溫馨、順暢,如一理想的信仰生活模式。

另外則是《一個鄉村牧師的日記》(Diary of a Country Priest, Georges Bernanos),也是描寫一位年輕的牧師到了鄉村的小教會牧會,在其中所遇到的一些挫折和反思。

比較近代的,則有美國普立茲文學獎得主,瑪莉蓮‧羅賓遜 (Marilynne Robinson) 的《遺愛基列》(Gilead)。書中人物是一位77歲的牧師,有一個年輕的妻子和7歲的獨子。這老牧師患有心臟病,隨時可能發作致死。因此在他生日將到時,便提筆給兒子寫一封長長的信。盼望兒子長大後,也就是他已不在世時可以讀。在信裡,他回顧自己祖父、父親(兩者皆是牧師)的一生,表達他自己對生命和存在的思考,以及對過去重新的理解和寬恕。這本書雖無大起大落的情節,但是語調安靜,一點也不譁眾取寵,只有內藏熠熠發光的智慧。之所以得獎是因為文字精練,文學性夠。

寫此類題材時,必須注意,如前所說,需要刻意經營基督徒和非信徒間的文化距離。要幫助讀者進入故事的信仰場景,而不會覺得陌生。教會文化裡的許多語言和儀式都需要解釋描述。在分享人物的內在掙扎,甚至深入人性時,也要幫助非信徒對宗教人物認同,即使該人物是一位牧師或宣教士。

也可以如此說,在信仰中最能發揮的題材,往往也是挑戰性最大的題材,因為這類題材離讀者最遠,需要一步步路鋪過去。

處理宗教議題

什麼是宗教議題?就是探討信仰裡的一些核心價值觀:罪、悔改、恩典、饒恕、奉獻、救贖等。或者故事主要是處理人類處境裡的一些根本問題,然後由信仰來解決。

在探討饒恕和恩典的作品,最具代表性的當屬雨果(Victor Hugo) 的《悲慘世界》了。探討罪的,則屬杜斯妥也夫斯基的《罪與罰》。此處還想推薦一位當代美國女性作家安‧泰勒 (Ann Tyler),她寫的小說被譽為女性私小說的極品。有《生命課程》(Breathing Lessons,該書讓她摘下普立茲文學獎),一般讀者比較熟悉的是改編過電影的《意外的旅客》(The Accidental Tourist) 以及《聖徒叔叔》(Saint Maybe)等。

《聖徒叔叔》一書處理的就是贖罪問題。一個18歲孩子因為一句話,引發哥哥嫂嫂兩個生命的自殺過世,留下三個需要照顧的姪子和姪女。為這一時衝動所造成的遺憾,這個叔叔便用一生的工夫來贖罪,承擔扶養這幾個孩子的責任。原文書名直譯是「聖徒的可能」(Saint Maybe),其實更貼近主題,這個「可能」意味著也許不是天生聖徒,但是因為贖罪,至終也可能成為一個聖徒。

故事架構受作者的信仰觀影響

在這一類題材裡,故事主要是有關於圍繞著作者對信仰的一些思索與探討。

作者或已有基督教信仰的價值觀,或者正在尋求和探討信仰,想要推敲人性和神搏鬥時會有何掙扎?又會如何得祝福?所寫出的作品,常會帶有信仰裡的終極關懷探討。

比如日本的天主教作家遠藤周作,寫了《沉默》、《母親》、《醜聞》、《深河》等一系列作品。或英國的魯益師,寫了《納尼亞傳奇》系列和《太空三部曲》等。以及另外一位英國天主教作家葛林,寫了《權力與榮耀》、《事物的核心》、《愛情的盡頭》等多本著作,還有美國當代作家約翰‧厄文 (John Irving),也寫出《一路上有你》(A Prayer for Owen Meany) 來探討呼召對一個人的影響。

這類作家的作品裡,總是多了一層終極關懷的探討,讓人感覺天是面向宇宙敞開,而非封閉,往上有更高、更深的探索。但也因為是探索,對信仰的詮釋和我們基督教信仰的教義有時可能會有偏差。比如說遠藤周作的《深河》就有了泛神的傾向。得普立茲文學獎的瑪拉末 (Bernard Malamud),寫了《夢中情人》(原名《魔桶》)、《夥計》等名著,作品內容基於他的猶太背景,也都止於猶太教的信仰觀。但是他的文字中卻穿插許多憐憫、贖罪與救贖的信仰主題,可供基督徒作者參考。

著重人生意義和恩典

這類故事最有文化緩衝,不直接處理信仰,也不架構信仰內涵的呈現。完全是在一般人熟悉的文化場景裡,隱隱帶入基督教信仰的影子或價值觀的關注,有點像福音預工的性質。

西方常在《紐約客》上寫書評,也是一位著名多產小說作家的厄普代克 (John Updike),曾推出在西方近代文學備受推崇的《兔子五部曲》。從 1950 年開始,厄普代克每十年推出一部書,美國讀者就跟著閱讀 1950、1960、1970、1980、1990 年代裡,綽號「兔子」男主角所經歷的一些故事。看他是如何面對急遽變化的社會,走過經濟上的暴發富裕,轉瞬間又幻化的迷惘。同時,讀者也接觸到美國戰後四十年來社會歷史的全貌。

這系列作品描述了年輕「兔子」從高中籃球明星進入婚姻生活,歷經婚外情和中年致富、直到過世為止的生活。在書中,「兔子」不斷用性出軌來衝撞信仰和道德上的焦慮,並渴望重新定義自己生命的意義。
2上一頁 1 2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