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五社聯合書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2
01. 完整的人,不能只有一張面具

一個職場上的女強人,很可能是一個失敗的母親;一個為朋友兩肋插刀的男人,也很可能是個失敗的丈夫。

有一個以小丑為業的男人,每天逗觀眾發笑,可是他的孩子竟然認不得「素顏」的他,男人只好默默地往臉頰抹上厚重的油彩。

他是一個成功的小丑,卻是一個失敗的父親。
沒有人能夠用同一種樣子面對不一樣的環境、不一樣的人。

我有個中小企業第二代的朋友,父親提供家裡很優渥的生活環境。我朋友談起父親,總是充滿崇拜景仰,說他事業有成、眼界開闊,是個成功的企業家。

就在某一天早晨,我朋友打開房門,看見父親在房間裡上吊。
原來公司早已周轉不靈,父親沒有告訴任何人,卻在破產的當夜走上絕路。

原本的一家之主,卻硬生生地壓垮了全家人。
我朋友後來談及父親,才發現自己從未見過父親脆弱的一面,他以為父親就是如同印象般的意氣風發、充滿鬥志。可是那樣的積極樂觀,卻無助於他面對現實。

或許,就是那樣的正向積極,才使得他走上絕路。

我們都希望得到好的評價,為此做很多努力。一旦擁有了別人的認同,為了能一直被他人接納喜愛,我們就會想維持下去。

我們在別人面前呈現出來的樣子,就是瑞士心理學家榮格(Carl Jung)所說的「人格面具」(Persona)。

簡單一點說,「人格面具是我們經由文化薰陶、教育以及對物理與社會環境適應的產物。」

「意氣風發又充滿鬥志的企業家」,就是朋友父親的人格面具。
但是我們常常為了維持自己的「人格面具」,忘了它的另一面:「陰影」(shadow)。

陰影與人格面具恰好具有互補的特質,正如朋友父親具有那麼正面樂觀的人格面具,但是在那背後,或許藏著脆弱無助的陰影。

人格面具和陰影就像一對長相殊異的雙胞胎兄弟,一個心態健全的媽媽,不會因為弟弟長得比較醜,就不承認那是她的小孩。相對地,我們也不應該全然排斥自己的陰影。

可是人格面具會告訴我們,藏在陰影裡的負面情感是羞恥的、不道德的,一旦我們也真的這樣認為,就會試圖隱藏自己的陰影,然後會發現,當陰影藏得愈深,人格面具發展得愈完美,就更被他人接納喜愛,於是我們就會愈來愈依賴人格面具。

可是仔細想想,脆弱、憤怒、不滿、自私……不都是一般人都會有的感受嗎?為什麼要選擇全盤否認呢?

只允許陽光出現的生命,沒機會看見雨過天晴的彩虹。

我們並非完人,不能只戴著完美的人格面具。

其實,人格面具並無好壞之分,在社會上生存,人格面具是必要的,否則我們很難跟他人維持良好的互動。就像去宴會要穿正式服裝,跑步時要穿運動服,為了適應各種環境,每個人會有好幾個人格面具:在職場上是個好主管、在家庭裡是個好媽媽、在交友圈裡是個開心果……

如果只有一種人格面具,人際關係將變得僵化,對自我的認同也會日漸麻木,到最後,面具已然緊緊地依附在身上,難以掙脫。

嚴肅的人格面具在職場上,是一個負責認真的員工,在家庭裡卻可能成為難以親近的父親;及時行樂的人格面具在朋友圈裡是一個好玩伴,卻可能沒辦法擔負起婚姻的責任。

各種人格面具應該要像衣服一樣可以穿脫自如,那可以幫助我們在各種環境保持彈性,不致於感到疲乏。

朋友父親因為「意氣風發的企業家」的形象受人敬重崇拜,但他或許忘了,自己也可以是個「需要家人扶持的父親」。

被社會喜愛的人格面具雖然可以控制陰影,可是唯有承認陰影的存在,人格面具才不致於變得愈來愈厚重。因為一旦我們接受自己也有不完美的一面,才不會拚命地欺瞞自己,無時無刻都戴著人格面具,反而忘記自己真實的樣子。

願意承認自身的不完美,生命才有更多的可能。

07. 真正的愛情是一場四角戀愛

從小到大,我們一定會認識幾個較為陰柔的男性,通常會被認為是「娘娘腔」;而比較男孩子氣的女性,則會被稱為是「男人婆」。這兩個詞聽起來頗有嘲笑的意味,可是也說中了一個事實:我們每個人內在都有一個與生理性別相反的人格。

瑞士心理學家榮格(Carl Jung)提出一個很有趣的概念:每個女生的內在會有一個男性人格,這個男性人格稱為阿尼姆斯(Animus);而男生內在的女性人格,稱為阿尼瑪(Anima)。

一個人的外顯個性,會影響阿尼姆斯/阿尼瑪的性格。
我們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可能會為了遷就主流文化,而將自己的某些特質排拒到心靈深處,不去正視它,而這些特質就會型塑成我們心中的阿尼姆斯/阿尼瑪。

也就是說,如果一個男孩從小被要求勇敢、陽剛、支配欲強,他只能將溫柔、敏感、接納等等的陰性特質壓抑到無意識之內,而這些平時不會被意識到的特質,就型塑成他的阿尼瑪。

阿尼姆斯/阿尼瑪的特質,其實是與我們的人格面具互補的。
所以,一個侵略性強且粗魯的暴君,會擁有敏感纖細的阿尼瑪;柔弱溫順的小女人,她的阿尼姆斯很可能有著強烈的控制欲與佔有欲。

我們平時不會意識到阿尼姆斯/阿尼瑪的存在,可是他/她往往會促成愛情的開端。

當我們常常被某一種特定類型的異性吸引時,很可能是因為他與我們的阿尼姆斯/阿尼瑪性格相仿。有時即使認識不深,卻會有一種很熟悉對方的感覺,其實那是因為我們內在就有一個相似類型的人,而我們往往會誤以為那瞬間的心動,就是愛情。

我們內在的阿尼姆斯/阿尼瑪投射出一個幻夢,讓我們以為眼前的人就是理想對象。一旦相處之後,或許幻夢會破滅,然而真正的愛情、真正的了解,就從幻滅中開始。不只是了解對方,也是了解自己。

我的朋友小桔換過幾任男友,每個類型都天差地遠,可是他們都不約而同地狠狠地甩了小桔,要不就是避不見面,要不就是傳了封分手簡訊後人間蒸發。

總是受到這種對待,小桔覺得困惑又傷心,她不懂,為了不重蹈覆轍,她都盡可能不跟同一種類型的男生交往,可是為什麼他們卻都用同樣的方式拋棄自己?

21 2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