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鬧是誰?
如同大多數戰前的台灣作家一樣,這個素樸的問題,卻十足花費了半個多世紀才得到尚不能稱滿意的解答。
戰後第一部關於戰前臺灣作家的文學全集《光復前臺灣文學全集》(臺北:遠景,1979年)出版時,曾經輯錄了翁鬧的五篇小說,並且加上了這樣的作家簡介:
翁鬧,彰化縣人,一九○八年生,畢業於台中師範,曾擔任教師,後赴日本,就讀日本大學。翁鬧生活浪漫,不修邊幅,無拘小節,類似現今的西皮。他曾以小說「憨伯仔」一作,入選日本「改造社」的文藝佳作。在日本與張文環、吳坤煌、蘇維熊、施學習、巫永福、王白淵、劉捷等人組織「台灣藝術研究會」,並創辦「福爾摩沙」雜誌。一九四○年左右,病殁在日本。
除了來自同時代的作家證言,得到他生前「生活浪漫、不修邊幅,無拘小節」的性格寫照外,組織「台灣藝術研究會」並創辦「福爾摩沙」雜誌等等記述,經考證都是不確實的消息。翁鬧何時生?好像是一九○八年「左右」。何時死?怎麼死的?也都猜測是一九四○年「左右」,有人說是病殁,有人說死在日本的精神病院,與翁鬧同樣畢業於台中師範、也一起在東京求學的楊逸舟則說他是冬天「睡在亂七八糟的報紙堆裡,就這樣凍死了」。如此乍然終止的青春生命,使得他存留於世的影像,是永遠的「生活浪漫、不修邊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