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五社聯合書展
第三翅膀:藝術觀念及其不滿

第三翅膀:藝術觀念及其不滿

  • 作者:高千惠
  • 出版日期:2014/08/05
內容連載 頁數 1/8
打開/觀念藝術的黑盒子
 
觀念藝術有其美學上的歷史蹤跡,但它不是一種具有標準認知的藝術類型,它能夠有的認知,就是保持懷疑態度的思考。
 
1.封塔那的第一刀
 
針對何謂藝術的定義,其實也不算新,它總是起於:「怎麼有這種事呢?」的困惑。「怎麼有這種事呢?」那是因為前所未聞,或不願接受;但前所未聞或不願接受,並不代表那些現象不存在,甚至,那些現象的問題,根本就是藝術本質上的困惑。
 
我在學校的時候,藝術史的課程並沒有教觀念藝術,當時的同學們,所能討論的觀念藝術,除了杜象(Marcel Duchamp,1887-1968)的尿盂現成物之外,便是拉丁裔藝術家封塔那(Lucio Fontana,1899-1968)在白畫布上割劃的那一刀。如果說,杜象是以「挪用」現成物來指涉藝術的定義問題,封塔那應該是以「破壞」來打破視覺藝術的既有規範。
 
封塔那戳破畫布的作品標題是「期望」,他用刀毀了一個被期望的平面想像空間,卻也開啟了另一個介於繪畫與雕塑之間的想像空間。畫布那一刀,劃出的是畫布上和畫布外的世界。當時,封塔那所追求的「空間觀念」,還在於形式美學的講究。他後來又在不同色的畫布劃了好幾刀,那些刀痕,被線性化,變成他跨越極限主義和觀念藝術的特有風格:既保有平面形式,又戳破了平面形式;既是具象的刀痕,又是抽象的行動。他提出以有機的動態美學,取代已經凍結於形式與衰退中的美學,並聲稱自己是「創造了無限的一維」。
 
然而,在他之後,那劃開畫布後的新空間觀念,不再只限於視覺上的美學課題,而是戳破虛擬世界後的現實景觀。封塔那的「期望」,在自我重複多次後,後續的標題或許都該稱為「落空」。然而,就在他逝世的1968年之後,觀念藝術也轉型了,它變成反社會的行為,或可稱為現實景觀的再現。
8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