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五社聯合書展
內容連載 頁數 3/7
說老實話,雖然我是屬於生態講座的學生,但是卻更喜歡行為講座的專題討論。因為研究生態的人,研究的主題有可能是某一種生物的生態;或是像我一樣,既做行為又做生態,所以研究的範圍通常比較廣。但是研究動物行為的人,則至少會針對某一種動物的行為做深入地觀察和研究,因此往往就會有和自己的研究對象「同化」的傾向,所以行為講座裡的每位學生,都很獨特而且有趣。

為什麼說會和自己的研究對象同化呢?這是因為研究動物行為的人的動作會和研究對象同步,研究對象走或飛或爬到哪裡,就得想盡辦法跟到哪裡,當動物停下來的時候也要跟著停下來;只不過在動物吃東西的時候,研究動物的人光是記錄就忙不過來了,是沒有機會一起吃東西的。所以呢,久而久之,研究者的步調就會漸漸的和動物一樣,研究烏龜的就走得慢;而研究鳥的,動作就顯得很輕快。

上專題討論課時,除了討論其他科學家們已經發表的論文以外,也要輪流報告自己的研究進度。既然是動物行為的報告,當光用嘴巴講或是放幻燈片不夠清楚說明時,大家就會開始手腳並用的比劃起來,於是,看起來就更接近自己的研究對象。在專題討論中的眾家動物「學」家(研究動物到學動物學得很像的人)裡,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一位研究紅鶴的學妹,而且很巧的,她還姓鶴田哩(在日文裡是用外來語「佛朗明哥」來稱呼紅鶴,所以日本人在聽見她的名字時,就沒有像我這麼興奮)。

鶴田是在大阪的天王寺動物園研究紅鶴的。當她對大家描述紅鶴的求偶行為時,可真是唱作俱佳!只見她一邊拍打「翅膀」(把手臂彎折到連作瑜伽的人都會羨慕的地步)、一邊把脖子前後伸縮,讓聽眾懷疑人的脖子的伸展極限到底在哪裡;有時她還會把脖子伸直、仰天長嘯,學公紅鶴的求偶行為簡直是像到不行。所以當她在做期中報告時,平時很嚴肅的教室裡面,就大大小小笑成一團。何況她的報告內容也不輸她的「表演」,兩兩相乘下,報告分數當然就很漂亮囉!
7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