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自然生態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5
7堂 食物,是溝通的好橋梁
 
由於父親經商,有很多朋友,所以時常需要交際應酬。在我的記憶中,父親不管在外應酬到多晚,回到家都還要吃母親做的宵夜。那時我覺得父親非常大男人主義,後來才知道,那對父親而言,是家的溫暖感覺,回到家他可以放輕鬆心情享用即使是一碗簡單的麵條。
 
母親是臺灣人,結婚後學會做很多麵食,而且手藝非常好,因此母親製作的麵食不但是我家公認的招牌美食,亦可代表父親出生地──山東。她與父親之間,鮮少出現卿卿我我的言詞,但兩人大部分的相處與交流都是在廚房。
 
母親總是很用心的做每一道菜、每一份麵食,拿捏著是不是要加一點糖、滴幾滴麻油、倒點酒……,放些什麼東西會讓食物的味道更好?對母親而言,或許可套用那句俗話:「要抓住男人的心,先抓住男人的胃。」不過,更深層的意義是,食物是她與山東丈夫的溝通媒介,是替代語言。出身背景不同的兩人,透過食物打開話題,藉由烹飪永結同心。
 
一九八五年父親過世後,有一次我邀請好友到家裡吃飯,極力推薦母親的麵食手藝,母親也答應為我們製作佳餚。但我進廚房時卻無意中發現,母親一邊揉麵團,一邊擦拭眼角的淚水。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母親努力要將麵食做好的心,是從她和父親共有的時光一點一滴養起,是母親對家庭的愛讓她成為父親的驕傲。
 
直到自己也當了母親,更能深刻了解到,母親在廚房裡煮出一道道佳餚的用心與愛心。
 
日後,我也常用美味菜餚當作親子溝通的橋梁。當我把成品放在餐桌上,孩子欣喜的湊上前問:「今天有什麼?」他的第一反應、那一剎那的笑容,就是給父母最好的回報。
 
如果恰逢孩子遇到挫折、有壓力,最好的補償時刻也是在餐桌上,而不是讓孩子躲進房間關起門,斷絕交流的空間與視線。餐桌上,千萬別問不愉快的事,孩子通常也不會講,不如把話題放在食物上,問問:「好不好吃?」、「喜不喜歡?」不管大人或小孩,肚子餓的時候心情都不好,我一定等孩子吃飽了,心情放鬆了再探究原因。「今天是不是學校發生什麼事?你要告訴我嗎?」如果他還是不說,我會等收拾完餐桌後,會再補充問:「我覺得你有事情耶,你要現在告訴我,還是我們到房間講?」
 
51 2 3 4 5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