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雜誌滿千送百
美與殉美

美與殉美

  • 作者:陳芳明
  • 出版日期:2015/04/15
內容連載 頁數 1/4
因為透明,所以無限
 
在黑暗中,在透明裡,由於什麼都看不見,彷彿面對一個巨大的虛空,所以可以通過書寫填補更多的想像。魯迅文學中,不時出現黑暗的意象,如黑暗的中國、黑暗的傳統、黑暗的人心,都成為他批判的對象。面對黑暗,他的文字變得強悍有力。尤其他寫下「肩起黑暗的閘門」,使整個文學力量變成具體可見。相對的,透明體是一種無可辨識的形象,沒有線條,沒有界定,似乎在想像中可以產生任意的變形體。因為看不見,意義就化成無窮無盡。
 
羅智成的詩集《透明鳥》,是充滿詩意、幻想的長詩。相對於他早期的情詩,這本作品具有純真的童心。這部長詩是由組曲所構成,每一句詩行都帶著讀者走向遼遠的地方。透明鳥是什麼品種,是什麼顏色,是什麼體型,完全沒有確切定義。牠是籠子裡看不見的一隻飛禽,永遠保持高度沉默。牠馴服地站在那裡,靜靜看著外面世界的變化。不變的鳥籠,不變的透明鳥,卻延伸出變化無窮的想像與感情。詩人在虛無的形體上,建構具體的感覺,那幾乎是一種冒險的創作。羅智成以他獨特的眼光透視一隻看不見的鳥,也以他豐富的想像,為透明鳥寫出動人的詩篇。無中生有,虛實互見,正是這冊詩集最迷人之處。
 
《透明鳥》是一冊寫給成人看的童詩,其中穿梭著活潑的想像,迷人的節奏。如夢似幻,像是一個誘惑的無底洞,簡直要讓讀者縱身投入。整本詩集始於詩人最初的念頭,他說:「我們第一個孩童出生。緊張歡欣之餘,也產生了想要為他寫一首童詩的衝動。那將是一首深情、美滿的詩,充滿甜美華麗、恣意奔放的想像,飽含叨絮訴說、堆砌鋪陳的熱情,……」童話往往使所有的不可能變成可能,也使所有的夢幻變成真實。隨著整首詩的展開,詩人帶著我們走進一個彷彿是異國情調的世界,卻又是那樣貼近我們的現實生活。
 
詩人到達突尼西亞的濱海小城西迪布薩,那小城裡的特產是各式各樣的鳥籠,它並不飼養禽鳥,而是作為裝飾品懸掛在家裡。尤其是宮殿造型的鳥籠,更是引人產生豐富的想像。
 
詩人純真的心靈,不時在詩行進行時若隱若現,逗引著讀者的眼睛,跟隨他持續走下去。在詩的叢林裡,這冊詩集的出現,似乎又重新把現代主義時期所有噩夢、絕望、沉淪、墜落的心靈打撈起來。
41 2 3 4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