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內容連載 頁數 1/6
打造品牌篇
童子賢:不重扎根 品牌只是虛榮


筆電市場近年大幅萎縮,曾有人提議台灣筆電五哥應該整併為一體,但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認為,筆電不會退出科技產品市場,筆電市場現在或許稍微走下坡,但應該已逐漸看到曙光了。

和碩與華碩五年前分家後,和碩主攻代工,在社會普遍看壞代工業的氛圍下,童子賢卻直言,如果只看品牌的高獲利和光鮮亮麗,不問背後的扎根基礎,這只是一種虛榮。

童子賢說華碩及和碩分家過程讓他「點滴在心頭」。他除了澄清當時華碩內部對分家並無歧見外,也指出政府應該建構購併、分割、振興產業等平台及法規制度,才有助於產業轉型升級。反之,則會拖累產業轉型與發展。

以下為童子賢和黃日燦對談的重點紀要:

黃日燦問
和碩和華碩分家是一條很有趣的轉型升級道路,這中間的心路歷程與每一個轉折都非常精彩,你是不是可以與我們談談這段過程?

童子賢答
其實公司分家剛好是併購的相反流程,併購可以讓企業更多元化、轉型升級。相對地,分割就像大家族分家一樣,如果兄弟姊妹覺得彼此發展的方向不一樣,就可以切割,各自去發展他們專長的一面。

法律和財務是很了不起的知識架構,沒有這樣的架構,人類文明大概也就毀掉了。但從法規和財務會計制度來說,台灣還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台灣法令可以允許企業去併購,可是談到企業分割,法規制度就相對不足。當初華碩與和碩要分家時,我們就發現沒有法規可以讓一家原來上市的公司分成兩家上市公司。

當時包含施崇棠在內的人一直要我去向主管機關陳情,尋找合法的方式讓我們分家,否則你拖著我、我拖著你,這樣子會動彈不得。外界當然有很多猜測,說分家誰願意、誰不願意,我要澄清說,這其實是老大(施崇棠)一聲令下,我們其他人原本都還想維持原狀,但是老大就很理智地告訴我們說,「兩邊都大了,該分就要分」。

後來我用1,000元股票的比喻說服主管機關。1,000元裡面有500元屬於華碩品牌的價值,500元屬於華碩代工。現在我們要把這1,000元分割成兩張500元。主管機關問為什麼要弄得這麼複雜,搞得連法規也要調整去應付你們的分割?
61 2 3 4 5 6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