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6
愛和痛苦
 
故事是這樣的,若望的父親龔撒羅(Conzalo de Yepes),是來自托利多的布商,做生意途經方堤貝羅(Fontivero)小鎮,愛上了以紡織謀生的孤女佳琳(Catalina Alvares)。他們結了婚,龔撒羅被葉培斯(Yepes)家視為叛徒,斷絕關係,失去繼承權和他的身分。1542年,第三個孩子若望(John de Yepes y Alvares)出生──生於因慷慨愛情而辛酸備嚐的家庭中。
 
方堤貝羅的紅磚教堂中,一塊花崗岩石板上寫著:龔撒羅之墓;他是窮困的犧牲者,活在中世紀的西班牙中心地帶,許多人飽受窮困和打擊。他的寡婦佳琳,帶著12歲的方濟各(Francisco de Yepes)、小路易(Luis de Yepes)和嬰兒若望,被迫上路謀求改善生計。他們長途跋涉前往托利多,向家族的人求援,但卻一無所得。老二路易夭折,一家三口移居阿雷巴羅(Arévalo),之後再搬到梅地納(Medina del Campo),這是卡斯提的商業中心,他們期望羊毛商業能提供充足的工作。
 
總之,若望的童年顛沛流離,成長在對地位具有強烈意識的社會底層,度著朝夕不保的生活。然而,由於他的母親溫良慈愛,又富於迎向挑戰的氣魄,他們的貧窮結實纍纍。當他們與更窮的人共享(食物……),工作、活下去和接待(窮人)是這家人的口號。
 
若望9歲時,他們搬到梅地納,這是卡斯提的主要市場中心。吸引來自各地的貿易:北部的歐洲、東方和半島本身。同樣也招來疾病。若望在提供弱勢兒童受教育的地方上學,十多歲時,在城中的醫院當看護兼打雜,這是特別收容梅毒病患的救濟院。所以,他敏感的青春期間,陪伴的是感染性病的瀕死病患,再一次,這是個痛苦的環境,然而,這位青年能以相當強健和慈愛的感受來面對,我們的推測來自他後來對病人非常靈敏,如眾所周知的。
 
這段記述差不多是若望的半輩子。當他後來開始寫作時,所有這些愛和痛苦的經驗全蘊藏在他內。
 
21歲的若望已決定自己的未來:離開醫院,加入加爾默羅男修會。探本溯源,此一修會始於以色列加爾默羅山的一群獨居隱士。於13世紀西遷歐洲,他們來到大城市,自稱度祈禱、兄弟友愛和神職服務的生活,奉加爾默羅山童貞瑪利亞為主保。當年輕的看護(若望)深思他們在梅地納的生活方式,大概從中體會到這是個邀請,召叫他進入更深、更普遍的愛。
61 2 3 4 5 6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