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五社聯合書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7
第二章  殺人犯在白教堂地區出沒

我說過,我一去過倫敦東區之後,就知道那裡會變成對我而言很特別的地方。那裡是很迷人的地區,是本身不斷進展的豐富歷史昇華而成的結晶,讓人覺得這個地方隨著歷來一波波不同的居民,不斷的變化、轉折和改變,新舊和睦相處,舊的廉價公寓和倉庫安然挺立,與這過去二十五年來我陸續看到在這裡不斷拔地而起的玻璃與鋼骨現代摩天大樓相互照映。

如果你努力看,你會看到狹窄的古老小巷和鋪鵝卵石的街道燈光昏暗,一如在維多利亞女王時代。我曾經在白教堂大街(Whitechapel High Street)附近的甘索街(Gunthorpe Street)上,看到老鼠疾奔而過,感覺一股莫名的親切感:自己像牠們一樣,在這種昏暗的街道上覺得安閒自在。

現在這個地區重新展現生氣,變成時髦的去處,但是,我第一次來這裡時,這個地方髒亂多了,街道上比今天安靜多了,卻經常丟了滿地的垃圾,皮條客和妓女在街角上公然交易,燈光比較暗淡,音樂的聲音比較小,在這裡逗留的其他人不是本地人,就是像我和朋友一樣的窮學生,喜歡這裡不做作的氣氛和便宜的食物。

今天倫敦東區有兩個新舊對照的地方,紅磚巷四周地區舊有的猶太教堂,現在變成了清真寺,大多數的新移民是亞洲裔,商店和餐廳都是為了迎合他們所設,也迎合來這裡尋找好吃咖哩料理的外來客。而四條街道─普林斯里街(Princelet Street)、韓伯里街(Hanbury Street)、威爾克斯街(Wilkes Street)和傅尼葉街(Fournier Street)附近地區則留存下來。在這些街上,為本身是宗教難民、為了逃避迫害、從法國逃到英國的雨格諾教派(Huguenot)信徒興建的四、五層樓漂亮的房子,可以回溯到十七世紀,現在每棟房子可以賣到好幾百萬英鎊。

在維多利亞女王時代,這些房子都是衰敗、老鼠橫行的廉價出租公寓,每個房間擠了整整一家子的人,有時候,還有幾隻豬跟他們作伴。我四分之一個世紀前第一次造訪這裡時,這些現在已經翻新整修過的房子所在之處仍是貧民區,其中很多房子屋況極為糟糕,房間分租給操多國語言的各種租戶,當時環境大概只比維多利亞女王時代好一點點。
71 2 3 4 5 6 7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