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7
競爭的惡果:被扭曲的適者生存

放眼望去,無論是哪個領域,都是以競爭為預設動機,彷彿什麼文化說詞或政治手段都已經一籌莫展,別無良策,拿不出更好的激勵誘因。當我們在文化、金融、法律和環境議題上,遭遇更多更大的挑戰時,眾人的絕望感油然而生:既然不知道該怎麼做,那乾脆讓市場決定吧。開放競爭不就得了嗎,讓大家一較高下,贏家自然會脫穎而出,不是嗎?

鼓吹競爭的人常把達爾文的學說奉為圭臬,引用「適者生存」這句話,但他們大多不知道這句話並非出自達爾文,而是出自社會達爾文主義之父赫伯特‧史賓賽(Herbert Spencer)。史賓賽以他偏好的政治語意,把「天擇∕自然淘汰」(natural selection)一詞詮釋成「適者生存」。社會達爾文主義者認為,既然世界本來就充滿了贏家和輸家,與其質疑自然演化的方式,倒不如多培養自己的競爭力。畢竟,我們就是演化競爭下的產物,最好的基因得以代代相傳,其他的自然會消失。儘管連達爾文學說的學者對於達爾文本人會不會是社會達爾文主義者都莫衷一是,但大自然儼然為達爾文提供了證明。

很多人聽過、但從未讀過理查‧道金斯(Richard Dawkins)撰寫的《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然而那些人也打著這本書的名號,支持競爭的論點。道金斯本人在第十三版中坦言,許多人光看書名,不看內文,就推論那本書肯定是在為自私自利的人性辯解。他們以為自私的基因純粹是為了自己,人類先天就是那樣,那是無法更改的本性。即使那本書根本沒提到這樣的論述,但大家覺得那不重要,反正書名道盡了一切。
71 2 3 4 5 6 7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