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內容連載 頁數 7/8
年輕人 ……什麼!!

哲學家 在愛的關係中,等著我們的不全然都是快樂的事。有些不得不承擔的責任很重大,也會有傷心難過的事、無法預料的苦難。儘管如此,依然能夠去愛嗎?不論遭遇任何困難,一樣愛這個人、擁有一起走下去的決心?能夠做出這些約定嗎?

年輕人 所謂愛的……責任是?

哲學家 舉例來說,有人嘴上說著「喜歡花」,卻任由它枯萎。既忘了澆水,也不替植株換盆,更未去考量日照的問題,只顧著將它放在醒目、顯擺的地方。的確,這個人喜歡觀賞花朵是事實,可是這稱不上是「愛花」。愛,是更加奮不顧身的行動。

你的情況也一樣。你迴避了愛人者應背負的責任,光是貪圖戀愛的果實,卻不給花澆水,也不埋下種子。事實上就是及時行樂、貪圖享受的愛。

年輕人 ……我知道啦!我當時並不愛她!我只是貪圖方便,利用了她的好意而已!

哲學家 你不是不愛她。你是不知道「要去愛」。如果當時你知道的話,應該已經和她建立起「命中注定」的關係了。

年輕人 跟她?我跟她嗎?!

哲學家 弗洛姆說:「所謂愛,是一種信念的行為,只擁有微薄信念的人,也只能愛得很微薄。」如果是阿德勒的話,應該會將「信念」轉換成「勇氣」吧。你只擁有微薄的勇氣,所以也只能愛得很微薄。不具備愛的勇氣,試圖停留在童年時那種被愛的生活型態中。不過如此。

年輕人 如果有愛的勇氣,我和她……

哲學家 ……嗯。愛的勇氣,也就是「變幸福的勇氣」。

年輕人 您是說,當時我如果擁有「變幸福的勇氣」,我就能去愛她,並且面對「兩個人共同完成的課題」?

哲學家 接著應該就能達到自立吧。

年輕人 ……不、不,我不懂!因為只有愛、就只有愛嘛!我們要得到幸福,真的就只能憑靠愛嗎?!

哲學家 就只有愛。「想要活得快樂」「希望安逸舒適」的人,儘管求得了片刻的快樂,卻無法掌握真正的幸福。我們唯有藉著去愛他人,才能擺脫以自我為中心;唯有透過去愛他人,才能促成自立;然後也是因著愛他人,才終於能發掘出社會意識。

年輕人 不過,您之前不是說,幸福就是貢獻感,「只要擁有貢獻感,就能獲得幸福」?難道那些是謊話?!

哲學家 不是謊話。問題在於獲得貢獻感的方法;又或者說是生活的方式。原本,人們光是存在於那裡就已經是對某人有貢獻了。不以眼中可見的「行為」,而是藉由「存在」就能有所貢獻。沒有必要做些特別的事。
8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