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之後,殖民地紛紛獨立, 英國成立部會層級的國際發展部(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DfID),投入前殖民地發展。國際發展部與外交部平行,除了是處理與殖民地獨立後的特殊關係,也突顯國際發展與國際關係的差異。這時歐洲有大量發展研究相關系所成立或擴張,並聘任前殖民官員,使得歐洲先於美國成為國際發展研究的學術重鎮。而美國則在全面性地介入全球事務後,也開始出現發展研究的相關系所。最後則是各個獨立之後的殖民地,為了國家發展的需要而成立的相關研究單位,或是將殖民時期就成立的學術機構轉型或擴張,例如臺北帝國大學。這些政府單位與學術機構,產出了大量的發展研究相關理論或應用技術,並且在不同時代以不同的觀點與工具相互抗衡,進而影響各國的國際援助發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