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2
第1章 掌握9訣竅,讓你說話討人喜歡
【2】依據「框架效應」,看對方個性選擇說話方式
假如你罹患癌症,死亡率是三分之一。當你被醫生宣判:「一旦罹患這種癌症,每三百人當中有一百人會死亡」,想必你會感到非常絕望。然而,若醫生對你說:「就算罹患這種癌症,每三百人當中有兩百人能夠存活」,你的感覺又是如何呢?或許你會變得非常樂觀。
即便知告完全相同的內容,傳達方式是正面或負面給人的印象將截然不同。這就是心理學中所謂的「框架效應」(framing effects)。
和他人對話時,最重要的是選擇以積極觀點看待事物的「正面框架」,但老是選擇正面框架,也未必是一件好事。
美國密西根大學市場行銷系副教授大衛.伍頓(David Wooten)指出,人的個性不同,喜好的框架便不同。因此,正面框架不一定是好的。
伍頓博士以一百四十名大學生為對象,調查「為了讓口氣清新」的正面框架標語,以及「口臭會讓人討厭」的負面框架標語,哪一種較受歡迎。結果,總是期待他人配合、在意旁人眼光的人,較容易接受負面框架的看法;而自尊心較強、不那麼介意他人眼光的人,則比較偏好正面框架的觀點。
依據對方個性選擇不同的對待方式,才是真正高明的做法。
【4】小心「卡里古拉效應」!強行禁止會造成反抗
相信許多人都曾親眼看過,「禁止塗鴉」的看板上被人用油漆大大地塗鴉一番,而在「禁止餵食野生動物」的標示旁,觀光客正把飼料投擲給動物吃。在擁有寬闊草地的公園裡,如果命令「不准踐踏草皮」,人反而千方百計地要踏進去。這些都是人之常情。
一旦被禁止某種行為,反而會想要嘗試去做,任誰都是如此。這種心理稱為「卡里古拉效應」。(「卡里古拉效應」一詞源自Tinto Brass執導的電影《羅馬帝國艷情史》(Caligula),該電影以羅馬皇帝為主角,因為內容過於極端而被禁播,結果反而備受世人矚目。)
美國德州大學的詹姆斯‧潘尼貝克博士(James Pennebaker)曾進行一項實驗:在大學洗手間內貼上「禁止塗鴉」的紙張,調查人們是否會在上面塗鴉。而且實驗期間,不斷變換張貼紙張的洗手間,耗費了不少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