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書展_春季特談
內容連載 頁數 1/5
職場上的冒牌貨症候群
 
桑雅是知名會計師事務所的合夥人,她之所以向我求助,是因為儘管擁有MBA學位和非凡成就,她總覺得自己是個冒牌貨。她每天跌跌撞撞,努力證明自己,因害怕被拆穿而說話結結巴巴的。
 
心理學家稱桑雅的恐懼為「冒牌貨症候群」。她深信總有一天,別人會發現這可怕的「真相」──她根本不配擁有現在的地位。即使從來沒有人對她的工作績效有任何負評,她仍然忐忑不安,緊張焦慮。
 
桑雅陷入了前面提過的「歸咎於想法」的困境,太把「我是冒牌貨」的恐懼當真了。她沒有積極爭取自己有興趣承擔的工作,反而過度看輕自己的才華和工作能力,彷彿錯用望遠鏡的另一端反觀自己。如果她學會用心而好奇的看待自己的經驗,她就能跨出去翻轉望遠鏡,以更開闊的視野看待一切。
 
「好吧,我心裡一直認為自己是魯蛇。」像桑雅這樣的人可能會說。「其他還有啥新鮮事嗎?那是我心裡『受傷的小孩』在說話。我平常想很多事情,無論想法是好是壞,我都注意到,但我仍保留最後的權利,除非這些想法能幫助我過我想要的生活,否則我不會付諸行動。」
 
這種職場症候群讓我想起,我為企業主管上團體輔導課程時,通常會讓他們作一些練習,這些練習表面上好像是給孩子玩的笨遊戲,卻能產生奧妙的效果。
 
我會請大家在便利貼上寫出他們最深層的恐懼,或他們在工作、關係和人生中從未明白說出的「潛台詞」:例如「我這個人很乏味」,或「我不討人喜歡」,或「我是騙子」、或「我很壞」。然後我請每個人把便條紙貼在自己胸前,並播放音樂,好像在開派對一樣。大家互相握手,眼睛直視對方,然後自我介紹:「嗨!我是個乏味的人,很高興認識你。」或用任何他們寫在便條紙上的字眼。
 
這是一次令人震撼的經驗。作過練習的企業主管總是告訴我,他們貼在自己身上的醜陋「真相」、影響他們至深的嚴苛自我評價,都因此得到舒緩。
 
多年後我仍收到電子郵件告訴我,能把內心的想法純粹當成一種想法,還真是讓他們大大鬆了一口氣。他們的恐懼有了名字,而且還可以拿來取笑一番,找點樂子。這樣做的時候,他們為自己創造了更多空間,容許他們真正做自己。他們已經跨出去了。
51 2 3 4 5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