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自然生態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5
天外天劇場的風采
 
日治時期的臺灣文化,兼容日本傳統文化與明治維新吸收而來的西方文化內涵,呈現出各種新元素的特點。此時期的臺灣,各地都可見到富含日式風格的建築、官舍、神社、招魂碑、表忠碑、畜魂碑,政府也積極推展日本習俗、飲食、服飾、現代教育等,許多官方廳舍、銀行、學校、車站、街衢、公共空間等建物也都具有西洋的特色與風格。除了官方的推廣,民間也開始競相模仿,形成和、洋、臺風格混合的有趣現象,展現出民間建物西化的獨特風貌。
 
在這股風潮下的臺灣建築文化變得更為豐富多元,許多日治時期的建物也成為今日臺中市的珍貴文化資產,例如臺中火車站、臺中州廳、州立圖書館、臺中公園湖心亭、臺中放送局、臺中市役所、大屯郡役所、明治小學、第二消費市場、第四消費市場、臺中刑務所演武場、新盛橋、市警局、彰化銀行等。
 
此外,臺中市現代休閒娛樂事業的發展也由此開始,尤其是電影、新劇、廣播的引入更開啟了人們的眼界與城市休閒生活。臺中市娛樂事業的投資經營者除了日本人之外,也有與日方交好及具影響力的臺人參與投資,例如當時臺中市的「樂舞臺」就是由賴墩擔任負責人,其中最具傳奇色彩和特色的,當屬吳鸞旂家族用以招待賓客的私人戲院,也就是後來的「天外天劇場」。
 
天外天劇場誕生於昭和8年(1933年),由吳鸞旂的兒子吳子瑜一手斥資擘劃,將原吳家私人戲院改建為三層樓的歐式高敞建築,風格為現代折衷主義。這個圓形穹頂的劇場,共有630個座位,劇場內還設有賣場、喝茶的雅座,可說是日治時期全臺最具特色的民營歐式建築戲院。
 
當時除了天外天劇場,還有成立於明治43年(1910年)6月,位於臺中市榮町的臺中劇場,其資本額為四萬日元,由日籍石川太一郎擔任負責人;以臺資於大正9年(1920年)11月成立的臺中樂舞臺公司,負責人是賴墩(1881年~?),資本額10萬日元,創辦的目的是「演劇及劇場貸付」;創立於明治44年(1911年)位於臺南市西門町的臺南大舞臺,洪采惠為負責人,資本額10萬日元;大正元年(1912年)創立的臺灣劇場株式會社,昭和18年(1943年)的負責人是船橋武雄,場址在臺北市壽町,前身為臺北市的榮座、朝日座合併而成,資本額則是18萬日元。相較於日治時期的其它劇場大都依靠募資成立,吳鸞旂家族獨資經營天外天劇場顯得獨樹一幟。
51 2 3 4 5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