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自然生態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1
Unit 15-1 東南亞「3+1」共產國家改革開放
 
我們把東協中的三國(柬寮緬)擺在本書東南亞篇幅中的最後討論,原因
 
如下:
 
‧ 1980 年以後「改革開放」,由於邁入市場經濟的時間較短,所以人均總產值2,500 美元以下,貧窮率20%,可用「窮國」形容。
 
‧ 人均總產值低,所以薪資低,再加上歐美日給予其適用「零關稅,零配額」普遍性優惠關稅稅率。成為外資(主要是陸企、臺企)勞力密集行業(七成是成衣、三成是製鞋)從中國大陸第二批南移(2008~2012 年第一批到越南、印尼)的國家,一般扮演二線工廠。
 
‧ 東協CLMV 4 國,這是最後加入東協4 國,依國名英文第一字母順序排列C 柬埔寨、L 寮國、M 緬甸、V 越南。
 
一、第一棒:中國大陸
 
(一)1966 年5 月~1976 年10 月,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對經濟的影響是傾全民之力用於奪權鬥爭,忽略了經濟,經濟處於「崩潰邊緣」(註:1973~1976 年,人均總產值皆318 美元),中共政權面臨一定程度的信任(執政)危機。1976 年9 月9 日,中共第一代領導人毛澤東過世,文化大革命停止。
 
(二)1978 年12 月,中共第11 屆第3 次會議文化大革命後,1977 年,中共10 屆中央委員會3 次全體會議,鄧小平第三次復出,1978 年12 月在中共11 屆3 中全會中,確認領導地位(陸稱第二代領導),並通過「(對內)改革(對外)開放」(從計畫經濟到市場經濟),中共尊稱他為「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
 
二、第二棒:越南
 
1986 年12 月,越南共產黨通過改革開放的原因是「越南-柬埔寨」戰事,打仗燒錢,結果是國窮民貧,必須改弦更張。
 
(一)1975 年~1991 年10 月越柬大戰,國窮民貧越柬14 年半的戰爭,越方約動員30 萬人,且軍隊進入柬埔寨境內。慘勝的過程,越南軍費占政府支出50~60%,無力用於經濟建設。1977 年人均總產值81 美元,1986 年86 美元,所得停滯,但物價上漲。
 
(二)1986 年12 月,越南共產黨第六次代表大會1986 年7 月10 日,越共總書記黎筍過世。前後兩位繼任者,在12 月的越共中央第六次代表大會,體會「人民物質和文化生活的許多起碼的正當要求得不到保證」、「物價上漲嚴重」、「群眾對黨的領導和國家機關的職能的信心減退」。簡單的說,是為了保政權,所以困知勉行的,效法中國大陸的改革開放。
 
11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