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內容連載 頁數 1/7
「對於過往的十年,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您的答案是什麼?」

二○一七年四月,在杭州舉辦的一場「互聯網+」峰會上,我與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同席,向他請教了這個問題。此時,我已經開始著手這部作品的調研寫作,與十年前的《激盪三十年》不同的是,我一直找不到一個準確的詞來定義剛剛逝去的這段歷史,

它變得更加的多元、複雜和令人難以言表。

周其仁,這位曾在東北長白山當過八年獵人的學者是中國經濟最傑出的觀察家之一,他總是能用簡潔的表述把深刻的真相揭示出來,好像用一粒鉛彈擊穿遮蔽森林的迷霧。

他略沉思了一下,然後回答我。果然,他只用了四個字─「水大魚大」。

的確是水大魚大。

在這十年裡,中國的經濟總量成長了二.五倍,一躍超過日本,居於世界第二,人民幣的規模總量成長了三.二六倍,外匯存底增加了一.五倍,汽車銷量成長了三倍,電子商務在社會零售總額中的占比成長了十三倍,網民數量成長了二.五倍,高鐵里程數成長了一百八十三倍,城市化率提高了一二%,中國的摩天大樓數量占全球總數的七成,中產階級人口數量達到二.二五億,每年出境旅遊人口數量增加了二.七倍,中國的消費者每年買走全球七○%的奢侈品,而他們的平均年齡只有三十九歲。

急速擴張的經濟規模和不斷升級的消費能力,如同恣意氾濫的大水,它在焦慮地尋找疆域的邊界,而被猛烈衝擊的部分,則同樣焦慮地承受著演變的壓力和不適。它既體現在國內各社會階層間的衝突、各利益集團間的矛盾與妥協上,也體現在中國與美國、日本、歐盟,以及周遭鄰國間的政治及經濟關係上。

如同塞繆爾.杭廷頓(Samuel Phillips Huntington)所揭示的那樣,一個大國的崛起,意味著新的利益調整週期的開始。這是一個漫長而充滿著不確定性的調適週期,迄今,身處其間的各方仍未找到最適合的相處之道。

大水之中,必有大魚。
71 2 3 4 5 6 7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