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自然生態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5
序章 「東南亞」的再發現

多文明世界的知識土壤

吳哥寺:等待救援的石造大伽藍

東南亞屬於熱帶雨林氣候,乾濕分明,雖然雨季來臨時水量豐沛,但乾季時不但滴水不下,還有著足以使草木枯萎的炙熱陽光帶來的高溫。但儘管居民必須在酷熱的環境中生活,卻不需擔心食、衣、住等基本生活問題,受惠於濕熱的氣候,作物生長容易,只要沒有戰爭就沒有缺糧的危機,是一個讓人得以安心生活的世界。

我對東南亞的調查始於一九六一年。進行調查時,心裡一直存在著疑問,為什麼這裡會興建吳哥寺?這是一個極大的謎團。

一九八○年八月內戰最激烈的時刻,我再度來到柬埔寨,著手進行吳哥寺及其他遺跡的調查。當時我就在波布和韓桑林兩方人馬交戰地附近,對人身安全感到緊張的同時,如何將這些大型文化遺跡從戰亂中救出,讓它們得到保護的難題也讓我同感焦慮。在我來到此地之前,它們已經整整十一年乏人問津,剝落頹圮,任憑大自然的力量無情地侵襲,安靜地矗立著等待救援。大寺院是昭示著輪迴轉世的存在,通往極樂淨土入口,祈求來世的夢想和希望的神聖場域,往昔曾經被大批的信徒包圍環繞,被盼望著能永遠地存續,如今卻傷痕累累,可憐地被遺忘在熱帶雨林深處。

不顧內戰還在進行,當時我對遺跡進行了第一次的預備調查,調查持續了十天,結果發現破壞遺跡群的三大元兇是雨水、植物及苔蘚,它們導致了遺跡群的傾倒和劣化。以莊嚴壯麗的容顏自豪的吳哥寺,其建築和地基竟然受到如此嚴重的損傷,卻沒有被發現,任憑時間經年累月地流逝,想到這點真令人心痛。

在過往的歲月裡,寺院緊緊牽引著大多數人的心思,就像一帖精神特效藥,給予人們活著的喜悅,暗示著來世的美好。幾經時光變遷、世代交替及戰爭侵襲,即使寺院的任務已被遺忘,卻因是石造建築而得以在風雨侵蝕下留下原貌,持續沉沈默地矗立著。無法說出自己痛楚的巨大遺跡群,是不是也在期待著被世人發現的那一刻呢?

東南亞:既非中國也非印度的世界

一聽到「東南亞」這個名詞,馬上讓人聯想到柬埔寨吳哥寺的輪廓、印尼傳統的人偶劇、峇里島的民族舞蹈、穿著黃色僧服的緬甸僧侶等……,是一個具有異國情調,充滿魅力的世界。
51 2 3 4 5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