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3/5
我的許多歐洲同胞抱持傲慢自信,自以為歐洲文化最為卓越,不僅高過非洲和亞洲文化,也高過美國的消費者文化。
然而談到誤解,真不知誰消費得最多。26%的美國人選對答案,比利時和西班牙僅13%,芬蘭為10%,挪威為8%。
這問題是有關性別不平等,是現在斯堪地那維亞媒體成天在談的議題。
我們不斷看到女性被殘酷施暴,暴行通常發生在世上的其他地方,至於阿富汗等國則有許許多多女孩失學,結果我們更加相信一個在斯堪地那維亞很流行的觀點,那就是全球其他地方在性別平等上並無進步──多數其他文化卡住了。
石頭怎麼動?
文化、國家、宗教和人不是石頭,而是會不斷改變。
非洲能迎頭趕上
非常多人認為非洲註定永遠貧窮,但這似乎往往只是基於一種感覺。如果你想實事求是,就得知道下面這些事。
沒錯,平均來說,非洲落後其他各洲。現今非洲新生兒的平均壽命是65歲,遠比西歐少13歲。
然而,首先你知道平均值很容易造成誤導,非洲各國之間有巨大差異。
並非所有非洲國家都落後其他國家。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摩洛哥、利比亞和埃及等五個非洲大國的平均壽命高於全球平均的72歲,等於瑞典在1970年的水準。
這例子也許還無法說服那些認為非洲無望的人。
他們可能會說這些都是位於北非海岸的阿拉伯國家,不是他們腦中的非洲。
其實在我年輕的時候,外人無疑認為這些國家也逃不過非洲的宿命,等他們有了進步才當作例外。不過為了驗證,我們先把北非擺在一邊,把目光放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在過去60年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大多告別殖民,獲得獨立,也穩定提升教育、供電、供水與衛生基礎建設,就像當年歐洲國家展現奇蹟那般。
撒哈拉以南的50個非洲國家統統降低了兒童死亡率,比當年的瑞典速度更快。這怎麼不能稱為驚人進步?
原因也許在於情況雖然好上許多,但仍屬糟糕。如果你想看非洲的窮人,當然看得到。
然而瑞典在90年前也處於赤貧。
在我年輕的時候,只不過50年前,中國、印度和南韓在大多數方面遠不如現今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而當時亞洲的命運似乎該像現在非洲的命運:「他們永遠無法餵飽40億人。」
如今非洲將近5億人過著赤貧的生活。如果他們註定赤貧,那麼他們必然有某種特質,不同於全球其他數10億人,包括非洲其他已經脫離赤貧的人。
共
5頁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跳到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