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的療癒展
內容連載 頁數 6/8

因此,我會從多個視角看待外遇事件。我嘗試了解並以同理心對待雙方的觀點──這類事件對一方造成什麼影響,對另一方又有何意義?有時我也會考慮邀請其他相關者來共同處理問題,包括情人、子女和朋友。婚外情是兩位(或以上)當事人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共同經歷的事件,於是一個故事會變成了好幾個,大家各說各話,因此我們需要一個框架來容納所有這些不同而矛盾的說法。若是採取非此即彼的態度,並無助於雙方的理解與和解。若只關注出軌造成的破壞,會顯得過於簡化且於事無補;反之若忽視其傷害而只強調人類探索新奇事物的習性,結果也好不了多少。對於多數個案,最好還是採用兩面兼顧的處理方式。我們需要一個敘事橋梁,協助當事人釐清外遇的多面向經驗,包括其動機、意義和後果。有人或許會認為,嘗試理解不忠未免過於厚待這一行為,但這正是治療師的任務。

在某個尋常的日子,我的第一個案主是三十六歲的奈傑(Nigel),他跟隨妻子從英國來到紐約。他知道她有婚外情,但不打算與她發生衝突。「我需要重建這個婚姻,需要挽救這個家。」他說,「我關注的是我們兩人的幸福。我知道她在與別人交往,但我所想的是,她會不會回心轉意再愛上我?」

隨後來見我的是德麗雅(Delia)和羅素(Russell),他們曾是大學情侶,後來各自結婚生子,多年以後透過LinkedIn再度聯繫。就如德麗雅所說,「我們可不能花一輩子來幻想如果我們結婚,人生將會是如何。」現在他們已經知道要怎麼做,但是卻面臨道德困境。羅素對我說,「我們都接受了不少治療,了解婚外情很少能持續長久,但我認為,我和德麗雅的情況與他人不同。這不是一時興之所致,我們一生相愛,只是中間受到阻隔,我難道應該放棄這個與我一生所愛的女人相守的機會,不正視自己的感受,就只為了保護一段並不怎麼轟轟烈烈的婚姻?」

接著是費拉(Farrah)和朱迪(Jude),一對三十多歲的女同志戀人,在一起已經六年。朱迪不滿的是,她們同意開放各自的關係之後,費拉還是發生一段祕密戀情。「我們同意彼此可以和其他女性上床,不過必須據實告訴對方。」朱迪述說道,「我以為開放關係可以保護我們,但是她最終還是說謊。我還能做什麼呢?」即使開放的關係,也不能保證不會欺騙對方。
8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