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五社聯合書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2
空白的答案

〔生命記事〕

距離小學時代,已有三十餘年。尋訪當年吳靜華導師的音訊,一直是我的牽掛。民國八十六年回台南縣下營家鄉度假時,因緣際會聯繫了多年未通訊息的國中同學楊春姱。電話敘舊時,得知吳老師竟然是她任教新民小學的教務主任,雀躍之情,難以言喻。善體人心的春姱專程開車來接,陪我至新營拜訪了睽違甚久的吳老師。

吳老師是我小學五、六年級的導師,那時我還是個匍匐於地的小女孩。六年級上學期,為治療小兒麻痹遠赴蔣夫人宋美齡女士創辦的「台北振興復健醫學中心」。依稀記得,離情依依中,全班同學哭成一團,吳老師更是紅了雙眼,擁抱著我頻頻叮嚀:「要堅強!要勇敢!」而今我已能穿著鐵鞋肢架,拄著雙拐,亭亭站立於老師面前,師生久別重逢,恍如隔世,依然是淚水盈眶。

生命時空彷彿倒轉。客廳裡,茶香瀰漫,熱氣煙霧迷濛之中,話及當年,如夢似幻。吳老師充分流露欣喜神色,不可思議如今的我已然是台大的老師;且緩緩道出連我都不復記憶的往事。

回想小學讀書種種艱困,真是百感交集,年長我三歲的二姐美琴曾寫〈背上手足情〉,描述背我上洗手間的情景:「當時,鄉間小學十分簡陋,由教室蹲著走到廁所,是要耗盡力氣的。每節下課,犧牲盪鞦韆的時間,去背綿妹上廁所。綿妹雙腳不能站立,必須先扶她爬上書桌,然後自己蹲下,再等綿妹趴在背上。有時,著力點沒支撐好,常常會兩個人一起跌落在地。背著綿妹走過有風有雨的操場,背著綿妹等候輪流上廁所,前後長達三年,綿妹的體重和我的體力,並沒有成正比般的成長。綿妹越背越重了,但我吃力費勁的感覺,始終深藏於心,甚至為了這個責任,也不免要抱病上學。」(八十二年九月九日《中國時報》)。患難中的手足之情,至今刻骨銘心。

三年級時,大姐富美師範畢業回母校教學,此後由她接棒並用腳踏車載我上下學。後來大姐結識同校任教的姐夫曾邦郁先生(原擔任我三年級的老師,因保送台北師範大學進修而離職)。婚後定居離家不遠的村里,每天上下班都會經過娘家。我國中之後異地求學,因地利之便,返鄉時常常可以看到大姐。每年寒暑假大姐總是給我一個大紅包,補貼我當學期的生活費,從大學到博士班畢業,不曾間斷;長姐如母的恩情,至今猶然念念在心。
21 2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