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自然生態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5
第三章  孩子學會管理情緒,才知道快樂是什麼
 
升學壓力、家長期許,令孩子喘不過氣嗎?
 
經常有人用「我煩得要死」來表達內心極度的憂慮。的確如此,長時間過分煩憂,容易罹患疾病。某位醫生曾表示,他有一半以上的病人都患有憂鬱症,其中一人身體狀況日益惡化,因為抵抗力不足而膚色變得灰暗、眼睛失去光彩。這位病患最致命的疾病,在於長期心懷憤恨。許多人就是因為情緒和精神狀況不佳,而引起疾病。
 
心理不健康、情緒不穩定,會嚴重妨礙身體機能。長期壓抑的情緒,成為疾病的催化劑。時常感到力不從心的原因,往往在於心中累積過多負面情緒,使健康遠離自己。
 
哈佛的醫學專家發現,身心健康者更樂於接受壓力,因為充沛的精力有如引擎,能在面對壓力和挑戰時給予動力。相反地,長期處在緊張壓抑的狀態下,會感到消沉和疲勞,身體抵抗力也會減弱。憤恨、苦悶、恐懼等負面情緒,就如有害物質,侵蝕著我們身心的健康。
 
不管是升學、同儕相處、家長期許還是自身理想,生活中充斥著許多壓力,這些壓力是成長的養分,但不健康的心理可能讓這些養分成為壓垮自己的包袱。
 
心理學家指出,壓力是一把雙刃劍,能讓我們更有效率地完成工作,卻也容易損害身心健康。當人們迫切需要實行某事時,大腦會重新調配身體資源以完成任務,在身體調配完後,洞察力、注意力、體力和反應會隨之增強,耐力也相對地提升。但是,當壓力累積到身體難以負荷的程度時,身心健康便亮起紅燈。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專家認為,解除精神壓迫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1. 提高抗壓能力。精神壓力的大小與抗壓能力剛好呈反比。面對同樣的外界壓力,抗壓能力愈強,感受到的精神壓力就愈小。相反地,抗壓能力愈弱,感受到的精神壓力也就愈大。想提高抗壓能力,就要把困難看作生活的一部分。人生樂章中一旦注入不畏困難的旋律,縱使層巒疊嶂,也難以使人止步。
 
2. 確定自我的志向。在確定自己的目標和標準後,要特別注意,若志向定得過高或脫離實際,容易遭遇失敗,形成精神壓力。但是,若志向定得太低,也會失去進取心、變得平庸。甘居下游而故步自封者容易遭受輕視,久而久之,新的精神壓力又會向自己襲來。
51 2 3 4 5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