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五社聯合書展
家安的棒棒糖

家安的棒棒糖

  • 作者:周潔茹
  • 出版日期:2018/08/10
內容連載 頁數 1/2
在香港做一個文學編輯

二十多年前了,我知道一個電影,《香港朝九晚五》,電影我肯定是沒看過,據說是限制級,這個片名倒一直記到現在,實在是太深刻了對於那個時代的我來講,原來香港人是九點上班五點下班的呀?我那個時候在一個機關上班,朝幾晚幾不是記得很清晰了,只知道冬天起床的時候天色還是漆黑的,夏天無限漫長,單位班車下來,生無可戀的瞬間。

我沒有想到的是我到了四十歲,又回到了這個坐班的狀態,而且在香港。果然是朝九,然而晚六,而且要打卡。加上我住沙田,出版社在北角,來回三個小時車程成為常態,我這個個人的電影就演成了朝七晚八。

看過一個中國內地文學編輯的日常,一切從中午開始,午後他還抽管煙,喝口茶,坐到沙發上。

一個香港文學編輯一天的開始,一定是早上五點四十五分,精確到秒,鬧鐘都不需要,七點前出門搭巴士,下了巴士買早餐,有時候是凱施餅店的碎蛋沙拉麪包,有時候是唐記包點的油煎鍋貼三隻不要醋,有時候巴士司機發揮超常,八點半不到就飛到了北角,於是彎入巴士站前那間潮州粉麪店,要一碗牛肚麪配鮮炸魚皮,豪氣啊,絕對能夠撐到下午一點,午飯的飯點。

上午九點前是一定要坐在桌前的了,看稿,當然是看稿,各種看,一個字都不能看漏了。四十歲才開始做編輯,恨不相逢未嫁時。不過也還好,也只是四十歲,有的作家剛剛開始寫作。

上班第一天,看見老主編一個小本子,每個來稿都手工登記,也真是驚到咬自己。每條稿的處置也都用紅筆劃過,做了註釋,這樣的小本子,放在桌面上的就有十多本。服氣。也只有在香港,也只發生在香港,一個三四十年歷程的編輯部。

三年前我與一個美國出版社有過一個關於英文寫作以及香港的討論,那也是我剛剛回來開始寫作的第一年,我的觀察是從外部進入的,美國式的,有的細節又是對的:
21 2 下一頁 跳到